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人性本恶、教化向善(荀子说人性本恶怎么理解)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荀子:人性本恶,须教育“化性起伪”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人性本恶、教化向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人性本恶、教化向善(荀子说人性本恶怎么理解)

明德书院 天津国学馆

【学国学商道 上明德书院】

荀子是先秦百家诸子之一,他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儒学思想家。

荀子与孔子、孟子并称为先秦三大儒者,但我们一般把孔孟之道作为儒家的代称,而没有加上荀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孔孟之道代表了儒家的正宗,这个正宗就是由内圣以至于外王,但荀子则隆礼重法,对于内圣不甚措意,而特重外王。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否定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的学习、环境与实践对人性、人的思想道德、个人品质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荀子认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都有趋利避害、好荣恶辱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圣人和盗跖、君子与小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教育“化性起伪”,使人克服本能的欲望遵守道德礼仪。

荀子的“化性起伪”有四点:第一是学礼。对于不同气质的人,可以学习不同的内容,以便对症下药。第二是得到良师。礼法是正身的,而老师是正礼的,即礼做得对不对,要依靠老师的教导与裁决。所以,得到好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学习有目标有恒心。学习目标不明,行无穷路也无所成果。第四是修身分层次与境界。荀子将修身层次分为士、君子、圣人。荀子对于君子的修身颇为关注,其基本要求是:以礼法为准绳,做到以公义战胜私欲。

明德书院 天津国学馆

欢迎您的莅临!

天津国际金融中心50层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荀子:人性本恶,须教育“化性起伪”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