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籍贯例如(籍贯决定你是什么人吗)

导语:籍贯决定你的朋友圈、你的职业、你的纳税额度?

01老祖宗的籍贯准确么?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古代安土重迁,对于户籍管理和人口流动非常重视。早在三国时期,已有一些人故意填写一些虚假情况,瞒报漏报。千年以后的我们,会不会也被想谋私利的老祖宗们误导了呢?但愿不是我多虑了。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 ,表字元礼 ,原是四川成都府籍贯。"

籍贯之所以重要,可能是当时的人们比较注重老乡关系,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地缘关系是除了血缘关系、学缘关系之外的一个强而有力的连接纽带。即使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很容易对某个地方出来的人报以偏见。

02 古代人的籍贯有什么用?

北魏诗歌《木兰诗》:"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士农工商,在古代,属于家族传承的职业,比如,花木兰的父亲是军户,每到行军打仗之时,无论年纪多大,都必须随军出征。

《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太兴弟遥, ……迁冀州刺史。遥以诸胡先无籍贯,奸良莫辨,悉令造籍。"

三国时期,没有编入户籍的人,也无从知道这个家庭的徭役种类。这类人是被官府严密监控的,就像今天出门不带身份证,应聘查不到档案一样,到哪里都寸步难行。当时同行的做法是另行造册,并制定相应的徭役种类,登记在案。

《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隋朝时,没有籍贯的人,没有纳入具体州县册籍的人,简直就被视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直接被打上浮浪子弟的标签。既不可能读书做官,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

03 籍贯为什么容易发生分歧?

籍贯,指的是祖居地或原籍,具体来说,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也就是说,如果人口发生迁徙的话,或者由于做官、经商、打工等原因,家族中有人生在外地的话,那么同一个家族的人有可能填写不同的籍贯。

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认定: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当代人的籍贯显然只追溯到祖父,而不是曾祖父或以上,并且以户籍地为依据,这显然和我们祖先说的籍贯或者原籍完全不同。事实上,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籍贯填写乱象丛生。

04 籍贯到底应该怎么确定?

现代社会,很多人根本就没修过家谱,也没看过家谱。填写履历表的时候,随手一填,错漏百出。户籍管理也不是非常严格,导致籍贯填写越来越偏离本身的路径。叶落要归根,现代人的根早就已经被时代大潮洗刷得所剩无几,有点像是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按照古老中国最为通行的传统,籍贯偏指祖居地,上溯曾祖父及以上至少四代人。严格来说,应该按照世代相承的家谱来书写。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