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古时候的午时三刻是什么时间)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代的“午时三刻”具体是今天的什么时间?怎么计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候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古时候的午时三刻是什么时间)

在古代中国,先民们早就学会了计时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完成一个昼夜的计时手段,将一天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自然现象和生活习性来计时。

但这种依据太阳方位计时的方式很粗糙,而且因季节变化会造成极大的偏差。后来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计算昼夜,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由于古代中国先民采用的是十二进制计时,换算成今天的二十四进制计时就是:

子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23:00—01:00】

丑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01:00—03:00】

寅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03:00—05:00】

卯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05:00—07:00】

辰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07:00—09:00】

巳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09:00—11:00】

午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11:00—13:00】

未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13:00—15:00】

申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15:00—17:00】

酉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17:00—19:00】

戌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19:00—21:00】

亥时:指代当今二十四进制计时的【21:00—23:00】

(注:计时与今的二十进制关系中是向下包含,向上不包含)

古代的午时

在古代中国先民十二进制计时中,午时指代的是就是【日中】(又称日正、中午等),即是十二地支对应计时中的午时,换算成今天二十四进制计时方式,则就是今天的11:00—13:00,其中12:00在古代又称正午十二时,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据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说明【平午】这个时候是一天中太阳最猛烈的时候。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时辰换算成刻

在古代十二进制计时对应中,一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而每时辰又分为八刻,即上四刻和下四刻。那么,八刻对应现在的时间就是120分钟,即一刻就是15分钟(120/8)。那么,古代的“午时三刻”就应该属于午时的上四刻中的前三刻,午时从今天的11点开始算,11点到13点总共是午时共八刻。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午时三刻”就是11:45。如果按照现代不带十二进制的计算方法,太阳在子午线上方时为正午,一般是12时左右,现在一个小时又是4刻钟,那么,“午时三刻”的时间就变更为12:45。因此,中国古代的“午时三刻”就变成一个期间值,即11:45—12:45之间。

此外,由于中国古代还有“秋后问斩”一种说法,这里面就涉及到问斩日期、时辰、时刻上的吉凶问题,排除掉这些,所谓的“午时三刻”也只能是一个概数,不会如今天的具体的推算是11:45或者12:45,这就更确定了真正的“午时三刻”一定是午时三刻以后至午时七刻、六刻、五刻、四刻之间的一个具体的时间,真正的“午时三刻”或许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但时间肯定是在如今计算的11:45—12:45之间。(外话: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的天文科学家,把时间计算得这么准确,尤其是十二进制结合八刻的使用,尤其还构建了圆形日晷,为现代钟表提供了依据。)

1小时60分钟的由来

在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知道一年有365.25天,而最接近365,容易在一个圆环上刻度的数是360,所以把一个圆环分为360度就成为最自然的选择了。我们的一小时也可以分为360秒,可惜360秒不好度量,中间加入一个分,一小时=60分=3600秒也是为了合乎人的感知。其实我们再往下或往上就不再是60进制了。一秒钟被分为10份或100份,而24小时才被成为一天。

另一种说法,今天的时间采用60进制,沿用了古代巴比伦的60进制计时方法。巧合的是,古巴比伦和中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计时与天文又高度切合,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在利用天文计时、历法方面都高度的发达一致,并且古代中国先民就有了以圆(圆360°)计时的计时工具日晷。因此,这种60进制的分钟、秒钟计算就约定俗成地继承了下来。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收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代的“午时三刻”具体是今天的什么时间?怎么计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