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才是魅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三心二意,眼高手低,是一些学生变差的重要原因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
20.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这一节的内容,我觉得和前面的某一节有一些重复,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强调的是阅读与书写,要让它们达到协调统一,而这种技能既是基本的,也是复杂的。就是说,学生要在保证阅读顺利的时候,眼睛可以离开书本获取到其他跟阅读内容有关的东西,而且在阅读的同时,脑子里应该想到跟阅读内容有关的生活经验或者其他相关的知识,还要在阅读的同时,能书写出来关键的内容。
接着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如一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一种自然现象、一个事件或一项劳动的过程,学生在听老师讲述的时候,能够按顺序把要点记下来。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就掌握不住什么知识。
关于阅读,他还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但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而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我们诸多的老师所遇到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能够流利地阅读每一篇课文,甚至能够流利地背诵每一篇课文——你任意说出一篇文章的题目,他们都能够一直背下去,直到背完整本书——眼睛完全可以离开书,而且在背诵的同时还可以做其他事情。这还不是真正的阅读吗?
这样的阅读还真的不是“真正的阅读”,因为他们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点——理解。虽然他们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点儿也不理解它们的意思,就是我们这儿的俗话说的:背书歌子。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会背课文,但是你若任意挑选一篇课文或者任意的段落让他们去读的时候,他们却两眼茫然,磕磕绊绊地读不成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全班同学一起读的时候,这些学生既没有用心看书,更没有指读,他们的嘴里跟着别人读,眼睛却看着其他地方,心里在想着其他事情,这三者都是互不关联的。因为跟着其他学生读的遍数多了,他们自然就“熟读”成诵了,至于自己读的是哪个字、哪篇课文他们却不太清楚。
所以这样的阅读,绝不是“真正的阅读”,而是无意义的阅读。
这样的学生,虽然会读了、会背了,但是不认识所读、所背的字谁是谁,要让他们写出来,那就更写不对了。所以这样的阅读是无意义的、是要不得。
要说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我认为属于高级阅读,就他自己所说,要经过几乎四个学年的有益的持续的培养,学生才能达到要求。那么就我们的教育情况来看,它需要多位老师参与,持续接力才能达到,所以我觉得很难实现。
面对我们的实际,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尽量减少或杜绝上面所说的“无意义的阅读”,要让学生认识所要读的每一个字,然后再理解字、句的意思,直到理解了整篇文章的意思。读书不能不求甚解,而是读通、读懂、读透,然后再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当差生拥有这两项(阅读和笔记)技能之后,就不再是差生了。
更多内容欢迎,敬请关注:超敏教育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心二意,眼高手低,是一些学生变差的重要原因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