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德才兼备先德后才o先才后德出自哪里(先德后才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德才兼备,先德后才or先才后德?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德才兼备,先德后才or先才后德出自哪里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德才兼备,先德后才or先才后德出自哪里(先德后才是什么意思)

管理中,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德”与“才”孰重孰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我们都希望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但德才兼备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需要在德与才中做取舍,结果实践中会有80%左右的人选品德,先德后才是大部分的人的管理认知。但是陈春花所阐释的管理观认为,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职场中,没有才,你连入局的资格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

可能也有人会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这种说法没错,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私和贪婪的;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是懒惰的。这个自私、贪婪、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

当然在品德和才干的选择上,有两种情况下却必须强调以德为先:

第一种情况是招聘人员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关注他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

第二种情况是提拔人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因为这个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管理经验和经历。在日常的考核和日常的管理中则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做企业的人,一定要先才华后道德,不讲才而讲德,那就是“无才便是德”,这与『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不矛盾,先小成而后大成。

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注重真才实用,不求全责备,用其长而避其短。而同一时期的诸葛亮,提出“以德为先”的用人理念,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突出“德”在用人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虽然在人才标准的认定上差异很大,但他们的实际用人基本原则都是服从于当时的政治目标。天下大乱的时候,主要目标是夺天下,能打胜仗的人才,就可以用。到了治国平天下的时候,主要目标就变成了搞好建设,发展生产,安定社会,此时的用人就会注重“德”的要求。

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注意从管理实践出发,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岗位,对“德”与“才”的要求则也不尽相同:

1、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外资企业重“德”,特别看重诚实守信等素质;民营企业重“才”,对“德”的方面比较看重对企业的忠诚;国有企业用人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创业成长阶段,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快速占领市场,迫切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开拓疆土,此时用人主要看重才能;而在成熟稳定阶段,制度流程逐步完善,守业很关键,此时的用人则侧重于“德”,并逐渐强调“德才兼备”。

3、从岗位的职种来看。采购、财务等岗位,较为看重的廉洁、守信等品质;对与研发、产品等岗位则较为关注才能,有能力开发出有创新的新产品。

总之,“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割裂、不能等同、不能偏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德才兼备,先德后才or先才后德?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