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干校六记干校什么意思(干校六记经典语录)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干校六记》:回首过往,一切已云淡风轻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干校六记干校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干校六记干校什么意思(干校六记经典语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中国,一场浩大的知识分子下乡运动正展开着。杨绛,作为下放到干校的知识分子之一,当时隔多年再次回忆干校生活时,以六篇小记,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百态。当回首过往,平淡的言语叙述中,充满了温情和对某些现象的幽默讽刺,有趣而不失真诚,善良而不乏讽喻。

时代的印记

看完六记,我们常会因那个年代物资的匮乏而感慨万千。在那里,自己凿井,自己种菜,自己建厕所,厕所的门帘用秸秆编成,“草也是稀罕品,干草都连根铲下充燃料”,甚至连干老的菜帮子也被贫下中农捡回去煮水揉碎加入面糊当饭吃。

在这里,什么都没有,似乎一切回归原生态。“新辟一个菜园有许多工程。第一项是建造厕所。我们指望招徕过客为我们积肥,所以地点选在沿北面大街的边上。五根木棍——四角各竖一根,有一边加竖一棍开个门;编上秫秸的墙,就围成一个厕所。里面埋一口缸沤尿肥;再挖两个浅浅的坑,放几块站脚的砖,厕所就完工了。可是还欠个门帘。阿香和我商量,要编个干干净净的帘子。我们把秫秸剥去外皮,剥出光溜溜的芯子,用麻绳细细致致编成很漂亮的门帘;我们非常得意,挂在厕所门口,觉得这厕所也不同寻常。谁料第二天清早跑到菜地一看,门帘不知去向,积的粪肥也给过路人打扫一空。从此,我和阿香只好互充门帘。”

物质的贫乏,让人们挖掘心思,以求生存。六则小记,向我们重现了那个现代的农村风貌,弥补了我们缺失的记忆。

人性的思考

作者在展现物质匮乏的同时,也处处闪现着对人性的思考。

《“小趋“记情》中,在下放到河南农村的日子里,钱钟书和杨绛先后离开北京,但庆幸的是,两人下放的地方相距较近,时常可以互相探望。在杨绛那里,一只流浪狗被干校的人捡了回来,大家便称呼小狗为”小趋“,和那人同姓(但其实那人姓”区“)。在那个人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小趋的生活更成问题。杨绛时常从自己的口中剩下一些留给小趋,因此小趋时常守在杨绛身边,“它远远看见默村(钱钟书)从砖窑背面跑来,就迎上前去,跳呀、蹦呀、叫呀、拼命摇尾巴呀,还不足以表达它的欢忻,特又饶上个打滚儿;打完一滚,又起来要摇尾蹦跳,然后又就地打个滚儿。默存大概一辈子也没受到这么热烈的欢迎。他简直无法向前迈步,得我喊着小趋让开路,我们三个才一同来到菜地。” 小趋对杨绛夫妇的依赖与欢迎,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般般的热情与真诚,谁能说它不可贵?我想,在那样的岁月里,小趋与杨绛,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慰藉。 对于小趋如此这般的欢迎,她常想,“是狗有人性呢?还是人有狗样儿?”,狗像人,狗自不如人;人像狗,人自不如狗。在这里,对人性的批判与反思蕴含其中,语言表达如鲁迅般犀利而不着痕迹。

而人又如何呢?

在干校中,连厕所里的粪便,都时不时的被周边百姓所偷走,去灌溉菜园农田,蔬菜庄稼就更不要说了,“我们种的白薯,好几垄一夜间全偷光。我们种的菜,每到长足就被偷掉。他们说:‘你们天天买菜吃,还自己种菜!’我们种的树苗,被他们拔去,又在集市上出售……”下放到干校,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老师们,却成了拿人东西的窃贼,且眼不跳心不慌地做着诸如此类的事。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我们顶不稀罕的东西,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在那样的环境里,一切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我们所自产自建的对我们来说都是顶重要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永远是那个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稀罕的“他们”。

在干校的几年生活,不得不说,在诸如打井的某些时候,集体主义思想异常强烈,极力地想要为集体为大家做点事情,然而“改造十多年,再加干校两年,且别说人人企求的进步我没有取得,就连自己这份私心,也没有减少些。我还是依然故我。”身处干校,一些百姓的行为,有失“老师”的身份,人性的善与恶,不是通过集体劳作、体验生活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来改造,而是靠浸润式的教化、社会的发展等来实现。

如同《我们仨》,在这里,她的语言既有温度,又充满真情。对生命的尊重,对善恶的思考,对下放干校的反思等,展现了一位老者对过往的宽容与追忆,一切已云淡风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干校六记》:回首过往,一切已云淡风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