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王勃的思念(王勃思念友人的诗句)

导语:王勃在冬夜思念好友,以弹琴寄托思绪,写下《寒夜思友》这组名篇

王勃是初唐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其诗意境唯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很多的诗人。杜甫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里的王杨卢骆所指的正是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邻照,骆宾王。当时有很多人批评初唐四杰,然而杜甫却是给予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认为他们的作品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必将会流芳百世。

杜甫的评价很到位,也充分说明了其有着敏感的洞察力,以王勃来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虽然只活了二十六岁,可是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的《滕王阁序》更是光耀千古,成为了骈文中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另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诗歌,最著名的当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通往情真意切,特别是那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深入人心。

王勃的诗很有特色,着重于描写个人的心理变化,这一点与别的诗人不太一样,可能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少年时代的王勃意气风发,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不过很不幸,由于其个性突出,擅杀官奴,还一度入狱,为此还牵连父亲,被贬到了交趾(越南)。

但是也正应了那句话,虽然不幸,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当时皇帝大赦天下,王勃总算是逃过一劫。王勃在经历了家道变故之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于是选择前往蜀地,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由梓州到达成都。

当时正值深秋时节,大地一片萧瑟,在成都期间王勃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让他一度心灰意冷,时常会思念家人,以及朋友,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寒夜思友三首》,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还有对于好友的思念。

寒夜思友三首

作者:王勃

其一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其二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其三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组明确标明思友的诗歌,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这年晚秋,王勃从梓州来游成都,这三首诗即作于深秋淹留蜀中时。写诗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日夜思念。

第一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意思是:久别的思念侵扰我的心胸,久客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了诗人的怀抱之中,即占据了他的身心,弥漫了他的精神,让他在这种愁思中难以自拔。因为久别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怀,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乡愁之苦,可谓是一至于斯。

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是“月下调鸣琴”,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但是,从下句“相思此何极”来看,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这个感叹。这首诗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这既是初盛唐之际的唐诗风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风格,或者说,是由他开创的一种诗风。

第二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意思是:云间大雁隔断游子我的思念,月光下归家的愁绪越发急切。鸿雁也往西南家乡方向飞去,我为什么却与朋友轻易离别?

“云间征思断”是整首诗的起因,天空中的大雁朝西南方向的飞翔,突然地阻断了旅人的脚步与平常的情思。远行的旅人突然被南飞的大雁所惊动,也许此刻便是在晚上,因此诗人“月下归愁切”。这里“征”与“归”两个字可相对来理解。

因见“鸿雁西南飞”,故诗人问自己:“如何故人别?”以鸿雁的归乡反衬自己与友人的离别。这首诗因雁而起兴。一叶落而叹天下秋,叹生命的匆匆流逝;一雁过而感慨于孤独的远征,思念起家乡故乡与故人。

第三首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日夜思念。意思是:每个早晨站在翠山之下,每个夜晚来到青江之滨,我吟唱着思乡的曲子。我一再来到这里思念远方的亲人,盼望着一起喝酒,陶醉在花香绿树里。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两句,以诗人的行动表现其思绪,白天和夜里,山下和水边,都割不断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两句,描写对亲友相聚共欢的盼望,想象着美妙的景色以及与亲友共醉的情景,这更衬托出此时此刻相思的孤独和寂寞。

这三首诗从主旨看,抒写了友情和乡情;从艺术上看,则表现出王勃的诗不只以写景见长,抒情也恳切真挚,能够打动人的心弦。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任国绪在《初唐四杰诗选》中这样评价:“诗中的别愁也好,乡思也罢,是都掺杂着仕宦失意的忧伤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