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良言一句三冬暖怎么用(良言一句三冬暖下一句谚语)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自问:“良言一句三冬暖”,咱能做到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良言一句三冬暖怎么用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良言一句三冬暖怎么用(良言一句三冬暖下一句谚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全诗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自《增广贤文》,原文是“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的安慰,让人即使处于三九隆冬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而一句恶毒诽谤之言,就能够伤人于无形,让人即使身处六月之夏,也能感到寒冰刺骨。

所谓的良言与恶语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如果确实差别很大,我们如何做到口出良言呢?

01良言赛金玉,好话得人心

有个成语叫金玉良言,是说我们口中的好话如同金玉一样珍贵、难得。

人们都善于发现他人的缺点,而不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就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往往都会在错题上打个大大的叉。

我也曾经做过试验,就是拿一张有个黑点的白纸,给学员看,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几乎都会回答说,看到了一个黑点。

那么多的白,愣是看不到;小小的黑点,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我们思维中的习惯定势导致的。

我们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盯住缺点和错题不放,优点却很少提及。

有人说这是国人的含蓄和内敛,就像包子一样,把好东西藏在内部,而国外是披萨,一切的好都呈现在你眼前。

而国人为什么要内敛呢?还不是主要是因为自我保护。为什么要自我保护呢?因为无知贫乏,你不自我保护的话,就会被他人掠夺。

当社会不断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法制越来越规范,我们的思维定势也会逐步地瓦解。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良言少,所以才如金玉一般珍贵;好话少,所以才能赢得众人之心。

02言为心声,修言先修心

有的人,就是在家里,也会出口伤人;有的人,即使在路上,也会恶语相向。

家人不是仇人,路人也并非有深仇大恨,为什么会恶语伤人呢?还是内心的修为不够,碰到点事就突破防线了。

修行,表面修的是自己的言行,实质是修自己的心。修炼,一方面是修正,一方面是锻炼。

修正这个词,就和“打扫卫生”类似,打扫的是“不卫生”,修的是“不正”。

正是公正,不正就是不公,不公就是偏颇、自私。

责骂孩子与配偶,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多数为的是自己的面子和虚荣,逼迫对方做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说家人之间责骂还披有“我是为你好”外衣的话,那路人骂仗就更是自私了,无非是“应该我先行”、“你先蹭的我”之类的。

自私的人就要修公心。《礼记·大学》有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减少物欲、占有欲、控制欲,明白自己究竟追求什么,然后诚心诚意、努力修行,就会功德圆满。

03满嘴好话的前提是满眼好人与满心好事

满嘴好话,并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对他人身上优点的挖掘并发自内心的赞美。

立足于真,好话就是良言;立足于假,好话就容易变成“拍马屁”。说不出好话的人,往往是只关注自己,不真心关注他人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满嘴好话,那他一定是一个细心关注和体贴他人的人。

满眼好人、满心好事,才能满嘴好话。

如果我们还不能满眼好人,就需要先摘掉我们的有色眼镜。不要把人看死,明明是活人,一定有优点。

摘掉眼镜,才能不偏不倚,相对中肯地看待对方,才能不放大缺点、忽略优点。

假如能满眼好人,浙江奔驰男也不会被停车场的保安刺死;假如能满眼好人,怒路族也不会有那么多起打架、致死。

也许有人说,“是他先说我的”、“是他做错了”,破除“我执”,是思维的关键转换开关。

决定一个人现在状态的,不是他的遭遇,而是他的思维意识水平。

思维意识水平高的人,能把坏事转化为好事。懂得转念一想,这就是其中的窍门所在。

孩子成绩差一点没关系,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缺少有效陪伴的原因;老公赚钱不多没关系,也可能是自己平日里管控太多、鼓励太少的原因。

总而言之,如果满嘴好话,则世界有爱、事事存真;如果满心好事,则生活处处美好、美不胜收;如果满眼好人,则人间温暖、善举连连。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自问:“良言一句三冬暖”,咱能做到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