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不讲究是什么(不讲究就是大的讲究)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礼仪”就是一种讲究,不讲究的人多了,就没“礼”没“仪”了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不讲究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不讲究是什么(不讲究就是最大的讲究)

“礼”即礼制,是一种规则;“仪”即仪式,是这个规则的具体形式。比如祭祀黄帝是礼,举行特定的规模性祭拜仪式就是仪;比如祭祖是礼,开祠堂按秩序跪拜祷告行礼,就是仪;比如上坟是礼,烧纸祷告磕头就是仪;等等。将礼和仪合起来就是礼仪。

从对人行为的约束性上来说,礼仪就是一种讲究。所谓讲究,核心意义是自觉。人们知礼、懂礼、守礼,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就有礼;否则,就没礼。

现实生活中,人们讲名、讲利、讲钱,讲礼的人吃亏。更为重要的是,你不讲礼,别人拿你也没办法。你想怎么干,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意,别人干涉不得,也说不得,说了也白说。

当今社会中,“礼”还有没有意义?需要不需要?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礼是规矩和秩序,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从礼开始的

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要形成合力,必须要有秩序,秩序来源于规矩,规矩就是事先约定的规则。上古时期,礼就是规则规矩。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叫“社会”。“社”的本义是土地之神,即社神、土地神。“会”的本义是聚集、聚会的意思。农耕文明形态下,人们聚集在一起,祭祀土地神,就是社会。

人类社会早期,巫祝(神卜)和祭祀活动是重要甚至是主要社会活动。规范这些活动的基本手段,就是“礼”。

文王演易,武王建国,周公制礼。周代崇礼尚德,以“礼”治天下,以“德”服天下。东周时期,周平王坏了规矩,所以,各诸侯国都不讲“礼”了,所谓“礼崩乐坏”,其实是国家的基本治理制度坏了。

“商鞅变法”变的是什么?就是变“礼”为法。就是将约束性规则的“礼”,变为强制性规定的“法”。社会活力大增,所以秦国强大了。

春秋早期,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这是礼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最直白的表述。

2、自大秦开始,王朝社会条件下,社会层面依法,“礼”下放为宗法家庭层面的治理规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治理制度上,社会层面依法办事,家庭层面依礼办事。就是说,在宗法家庭家族中,讲礼;在家外社会中,讲法。一直到晚清,都是这样。

在中华大地上,长期以来,人多资源少,必须讲规矩讲秩序,不能乱,一乱就不可收拾。所以,历朝历代,攘外必先安内,稳定压倒一切。中国要么不出问题,出问题肯定首先出自内部,这是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铁律。

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强弱,组织能力是根本。而规矩和规则又是组织能力的根本手段,其基本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法,一个是礼。

现代社会讲法,不讲礼。所以,礼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回到原题,归结一下。现代社会条件下,“礼”就是一种讲究,是对别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从根本上讲,“礼”有一定的道德约束性,但没有法的强制约束性。所以,对于“礼”,你可以讲究,也可以不讲究。但都不讲“礼”了,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因为无情无义,反而变得更为紧张,也更脆弱。

所以,个人认为,祖宗文化的“礼”还是要承继的。现在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认识问题。有统一的认识,才有统一的行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礼仪”就是一种讲究,不讲究的人多了,就没“礼”没“仪”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