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血证是什么病(血证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血证是什么?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血证是什么病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血证是什么病(血证是什么意思)

血证为临床常见疾病,应重点掌握不同部位出血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理解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血证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因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均属该证范围。本节讨论的有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

2.血证的历史沿革

(1)《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沿用至今。

(2)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载了治疗血证的有效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即首载于该书。

(3)《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对血证的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4)《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该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5)《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理、辨证施治均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血证的病因病理

1.病因

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

2.病机

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及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 又有仅见气虚及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3.预后

血证的预后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①引起血证的原因。一般说来,外感、新病易治, 内伤、久病难愈。②出血量的多少。量少者病轻,多者病重③兼见症状。出血伴有发热、咳喘、脉数等症者,一般病情较重 ,反之较轻。

血证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首先应辨清出血的部位及脏腑病位。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等,加以辨识;其次应辨清证候的虚实,分清实热、阴虚和气虚的不同。

治疗原则: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一曰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曰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气虚失摄,出血不止者当收敛止血;三曰治血,实火亢盛,扰动血脉者,当凉血止血;瘀血阻络,血难归经者,当活血止血,如《血证论·吐血》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应根据情况结合应用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因血证之中,以热迫血行所致者最多,所以凉血止血药相应地应用得较多。

分证论治:

记忆歌诀

鼻衄:热邪伤肺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肝火上炎龙胆汤,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清胃泻心胃火盛,阴虚火旺六味茜。

咳血:燥热伤肺桑杏汤,肝火犯肺黛泻白,阴虚肺热百固金。

吐血:胃热壅盛泻十灰,肝火犯胃龙胆汤,气虚血溢归脾汤。

便血:肠道湿热地榆槐,脾胃虚寒黄土汤,气虚不摄归脾汤。

尿血:下焦湿热小蓟饮,肾虚火旺知柏丸,脾不统血归脾汤,肾气不固无比丸。

紫斑:血热妄行十灰犀,阴虚火旺茜根散,气不摄血归脾汤。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

临床表现: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2)胃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3)肝火上炎证

临床表现: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㿠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前方清胃凉血;后方泻火解毒。

(2)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齿衄,血色淡红,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3.咳血

(1)燥热伤肺证

临床表现: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前方清泻肺热;后方泻肝化痰。

(3)阴虚肺热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4.吐血

(1)胃热壅盛证

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前方清胃泻火;后方清热凉血,收涩止血。

(2)肝火犯胃证

临床表现: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

临床表现: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可用柏叶汤温经摄血。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应急服独参汤益气固脱,并积极抢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血证是什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