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儒家三祭的教化功德是什么(祭祀是儒家礼仪吗)
导语: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儒家三祭的教化功能和生活意义
唐君毅先生
当代新儒家第二代代表性人物,唐君毅先生大力倡导儒家的三祭之礼。
从大前年二大伯去世,到前年父亲去世,再到今年夏天姥姥去世,再到前几天君子抓周礼上祭拜先祖,最后到今年年底爷爷去世,我越发的对唐先生所倡导的三祭之礼有一种莫名的触动。
当我跪在爷爷、二大伯、父亲的坟前时,当我在君子的抓周礼上面对“陈氏历代祖先”和“张氏历代祖先”排位跪拜时,当我站在义乌家中客厅正中的“天地圣亲师”排位面前时,我的内心就会无比清净、洁静、诚敬,恭俭庄敬之感油然而生,甚至会有一种与历代先祖“接通”的感觉,不可言喻,不可言喻。
家中客厅的牌位
这种触动,此刻的我,真的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感觉一说就会说错,而放在心中,就这样,就这样放在心中,体会、琢磨、体贴、品味,乃至是“把玩”,内心深处就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一种挺立起来的庄严,一份不可名状的神圣!我不敢破坏这份感动、庄严、神圣,所以,我就假借当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性人物蔡仁厚教授的话,来代为表达我此时的心境。
蔡仁厚教授在《儒家教育的形而下与形而上》中讲到: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的中国文化,不走宗教的路,而是摄宗教于人文。最简明的例证,便是将宗教的祭祀活动,收摄到“礼”里面来。此之谓“宗教人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是转化了宗教的形式,而保存了宗教的功能。在儒家,內圣成德之学与內圣成德之教是合一的。学与教一致,也是佛家的精神,而道家则学强而教弱。(老庄所立,重在学在智而不在教。至于后世的道教,并不能代表老庄。)
儒家有三祭之礼: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
001 天地是宇宙生命的本始,祭天地是对宇宙生命之报本返始。
002 祖先是族类生命的本始,祭祖先是对族类生命之报本返始。
003 圣贤是文化生命的本始,祭圣贤是对文化生命之报本返始。
人类通接天地,便能昭显天地生生之德的绵流无尽。
人能通接祖先,便能从慎行“丧葬祭”之礼仪,实践“慎终追远”的教训。
人能通接圣贤,便能彰显圣贤“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大德大功。
三祭之礼,乃是民间的常礼。传统的家,也一定有堂屋,堂屋有祖先的神主牌位,那是人与祖先同在的地方。由家庭扩大为家族,由堂屋扩大为祠堂,因而就有了“家训家风”、“加法家规”,进而形成“家世”,修订“家谱”,再加上祖茔宗祠,于是乎,“家”并成为安身之所,立命之地。中华儿女,无须寻根,根就在“家”这里,所以能够“本立而道生”。
蔡仁厚教授以上所论述的,是对唐君毅先生“存三祭”主张的一个很好地阐述。
蔡仁厚教授
最后蔡仁厚教授对三祭之礼在日常生活、“百姓日用”中呈现出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简易可行的方式,在饭厅墙壁上安上“天地圣亲师”的神位,再摆上一个小香炉,这样就可以随时上香行礼,以满足内在生命“报本返始”的要求。一家大小,朝夕之间都能和天地、祖先、圣贤,相感相亲,使人的生命由小我转成大我,使只供住宿的家转化为与祖先同在、与天地同在、与圣贤同在的“安身立命”之地。于是,家人、子弟、儿孙,随时都可以获得天地生德的流住,获得祖先恩泽的滋润,获得圣贤慧命的启发。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经由“人文化城”而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岂不美哉!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期待人文化成的世界,早日到来!
人文化成的世界的早日到来,我辈理应奋起承担!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