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的获得刺激的分化与泛化消退(巴普洛夫四种类型)
导语:巴普洛夫的抑制分类
在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中,抑制是指条件反应的减弱或消失。巴普洛夫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把抑制分为两大组:(1)无条件抑制;(2)条件抑制。那么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无条件抑制无条件抑制是一种先天的抑制,其出现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都有。其中可分为:(1)外抑制。条件反射建成后,当出现条件刺激的同时,突然出现某种无关的刺激,这时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消失了,这种现象称为外抑制。产生原因:无关的刺激引起皮层某一点产生兴奋,由于负诱导的结果,使原来的条件反射点发生抑制所致。举例:①当我们在练习体操时,忽然一个生人跑来,就会不自觉的停止练习。②在办公室工作,有人推门进来,我们就会张望一下而暂停工作。(2)超限抑制。当刺激物的强度过大或作用的时间过长,不但不能建成条件反射,反而会出现一种反常的状态-过去已建成的条件反射也全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限抑制。产生原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有工作能力的限度,超过限度时,皮层的神经细胞就转入为抑制,避免机能因过度的兴奋而受损害,因此超限抑制又称为保护性抑制。举例:①小米得知母亲在车祸中亡故的消息后,震惊得目瞪口呆,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二、条件抑制条件抑制也称为内抑制,是一种后天的抑制,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抑制只有大脑皮层才有,这是和无条件抑制不同的地方。可分为:(1)消退抑制。当条件反射建成以后,若条件刺激每次出现都不加以强化,那么逐渐会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完全消失。举例:①生活中,经久不看书、长久不练习,慢慢地就会忘记了。②纠正错误的动作的时候,在错误动作不巩固时,就迅速纠正;或者纠正无效时,停止练习该动作一个时期(不强化)再重新纠正。(2)分化抑制。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有机体只对其中被强化的刺激物产生条件反射,形成只对其中被强化的严格确定的刺激物的回答,抑制同它相近似的一切其他刺激物的回答的过程叫分化,在这种场合发生的抑制叫分化抑制。举例:①狗建立每分钟对800次的节拍器声音的条件反射后,对每分钟900次的节拍器声响同样也有唾液分泌,这种现象称为泛化。以后,每次对每分钟800次的节拍器声音伴随着食物,而对900次的声音不给食物,这样经过多次的重复,狗把800次和900次的声响区分出来了,当它听到800次的声音时就有唾液分泌,而900次的声音就不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为分化。(3)延缓抑制。在延长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间隔而发生的一种抑制。举例:①排球运动中,当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员作准备姿势,等球落到一定的空间距离时,立刻跳起接球或扣球,过早过迟都会使动作失败。体操的动作结构在许多场合下都是由一个静止的动作在一定时间后,转入另一个动作,在静止时期,是靠延缓抑制而实现的。 三、考题探秘(1)人因为过度劳累而打瞌睡,属于( )。A.超限抑制 B.消退 C.分化抑制 D.外抑制【答案】A。解析:由于疲劳持续作用引起反应减弱,是超限抑制的表现。(2)学习外语时对外文单词的区别,对相似图形的辨认等,这些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A.泛化 B.内化 C.分化抑制 D.超限抑制【答案】C。解析:由于分化抑制的作用,有机体才能对事物进行明确的辨别,做出合适的反应。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