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档案的三大波折(明清档案有哪些)
导语:《明清档案》是我国四大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其余三个是什么吗?
我国有很多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所说的四大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除了《明清档案》是四大文化遗产,其他的分别是在1899年发掘的《殷墟甲骨》、1930年在内蒙古发现的《居延汉简》以及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经卷》。
《明清档案》主要记录了明清两个朝代内务府、宗人府、军机处、内阁大库、国史馆等处档案,除了大部分是汉文之外,还有满文以及英文、德文、法文等外交档案。档案记录了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事迹,对研究明清两朝的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民间时期,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明清档案》经历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国民党将部分的档案运到了台湾,有专人整理研究,档案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解放后,档案运回了北京,直接归属档案馆管理,并将遗存在各地的明清档案都接收回北京。
殷墟甲骨是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最早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这些原始资料就在历史学、地理学、农学、民族学、考古学、文学等学科研究中有着很大的帮助。《殷墟甲骨》是殷朝和商朝记录历史的,王室记事用的龟甲兽骨,经过整治、钻凿、烧灼、刻辞的龟背甲、龟背夹等,将文字刻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记载了王室的生活,这些内容为研究殷朝和商朝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居延汉简是中国20世纪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在内蒙古居延地区和甘肃金塔县被发现而得名的。汉简内容基本是汉代张掖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对研究汉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非常大的史料价值。居延汉简的问世,更正了很多之前对于汉朝历史的误解,让人们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敦煌经卷又称为敦煌卷子、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是在甘肃敦煌县莫高窟出土的多种文字的古写本。敦煌经卷应是在隋朝或唐朝撰写而成的,是《羯摩经》的抄本,羯摩是梵文译音,是一部有关佛教戒律和众生忏悔的经典。北宋仁宗时,西夏进攻敦煌,寺庙的僧人为躲避战火,经大批文书包装后藏于洞窟中,并在外面涂满了壁画。这些文书就被封存了几百年,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问世,成为名闻中外的敦煌遗书。敦煌经卷的流失是因为敦煌县令将文物当作礼物送给了商人和达官贵人;后来外国人利用买卖和欺骗手段盗走了大量敦煌经卷,使大量经卷流失海外。1910年清政府将敦煌所剩经卷运送到北京,藏于京师图书馆,敦煌经卷外流现象才制止。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