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是如何分类的呢(肠道菌群的分类类型)
导语:肠道菌群是如何分类的?
我们知道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我们也知道肠道有很多细菌,多达100万亿个细菌,多达1000多种细菌。肠道菌群是如何分类的,有多少种分类方法,跟着我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根据细菌的数量来分类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菌群。在肠道菌群中,有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
1.优势菌群,也就是主要菌群(prodominant microflora)。 这类菌群是指数量大、种群密集度高的细菌,一般在10的7次方到8次方CFU/g以上。主要菌群有原籍菌群、专性厌氧菌,如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梭菌属等。优势菌群对人体发挥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影响整个菌群的功能,决定者机体是否健康。
优势菌群与微环境的特征有关,以厌氧菌为主,生存在肠粘膜深层,能够获得丰富的营养,多在结肠粘膜内,菌群密集度高,多样性多,清除率地。
2.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数量稍微少,在10的7次方到8次方CFU/g以下。主要是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大部分属于外籍菌群或过路菌群,位于肠粘膜表面或肠腔内。乳杆菌回肠居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数量上属于次要菌群,功能上属于优势菌群。
次要菌群多在小肠近端,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都比较低,在酸性微环境下,耐酸、产酸的细菌就成为了优势菌群。如果微环境发生改变,菌群会互换。
如慢性便秘的患者,大便优势菌群主要是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慢性腹泻的患者多是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群。
严重腹泻、肠炎的患者,大便中的优势菌群是致病菌或某些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
肠道中,专性厌氧菌为主要菌群,是优势菌群,但是它们的存在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又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后者在肠道生长繁殖时会消耗氧气,让肠道产生厌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的生存。
所以,肠道菌群的转换,可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也可能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
根据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分类1.益生菌群
顾名思义,就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数量大,持续存在肠道,与人体宿主处于共生状态,互相依存。主要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这些菌群可以构成抵抗有害菌侵袭的盾牌样的免疫屏障。具有参与免疫、代谢、营养等生理功能。
2.致病菌群
主要指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它们比较稳定,数量不多,对人体乌海。但是如果数量增多,环境改变,会引起感染而致病,主要是需氧菌,如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
3.中间菌群
数量介于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间,作用也介于两者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如果中间菌群增加,可以导致腐败物质、致癌物质和毒素增加,促进宿主老化。
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的作用可能会互相转化,与人体宿主保持平衡,也就是我们说得肠道微生态平衡。如果菌群发生了变化,那么对于宿主的作用可能发生转化,导致疾病发生。
根据菌群的分子进化分类1.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一大类细菌,占肠道菌群的65%~79.4%。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李斯特菌属(List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和优杆菌属(Eubacterium)等。
2.拟杆菌门(Bacterodetes),占肠道菌群的16.9%~32%,主要是拟杆菌属和黄杆菌纲。
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肠道菌群的2.5%,为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
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Phyteobacteria)。占肠道菌群的1.0%没事细菌中最大的一门,为革兰氏阴性菌,多是肠道致病菌,如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结肠耶尔森菌属、假单胞菌属、狐菌属等。
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占肠道菌群的0.1%以下,少量的革兰氏阳性菌。
6.疣微菌门(Verrucomicarobia)。占肠道菌群0.1%,包括疣状微球菌属(Verrucomicarobium)和突柄杆菌属(Prosthecobacter)
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数量小于0.1%。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