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陷阱是什么意思(如何避免消费主义的陷阱)
导语:消费主义的陷阱
消费主义:商品堆积的梦幻
“商家就是把一块钱的商品,赋予两块钱的意义,然后三块钱卖给你”。某档脱口秀节目中,选手呼兰的这句话一针见血,醍醐灌顶。
确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因为被赋予了很多附加价值,导致它的价格比实际价值高出太多。可就是有人愿意买单,愿意上钩。
为了降低我们对价格的敏感度,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大家都是这么生活,这么消费的。
01
月饼,一年中最值钱的就是这天
就拿刚刚结束的中秋节月饼来说。
哈根达斯与卢浮宫博物馆联名推出“卢浮映月”礼盒,以法国地标建筑卢浮宫入口“玻璃宫殿”为包装设计灵感,配以1188元的终端售价。
开盖即亮的月光宝盒,对准标识盖下即暗,不对准标识阖盖,即可常亮,售价398元/盒。
中国山水水墨画主题礼盒,售价368/盒,附赠可充电500次的月亮灯。
还有可以制作皮影戏的中秋礼盒,208元/盒。
你说各大商超的月饼跟它们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02
不占这个便宜,那我才是亏了
在火爆的直播带货中,所有的顾客和商家觉得自己都是赚的,并且认为没有抢到或者没有花钱的消费者才亏了。
所以经常我们会听到“不买就亏了”以及“买到就是赚到”这样的的营销话术。
五花八门的消费平台上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消费思想、触碰痛点,再用强大的信息传播完成立体式洗脑: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我的新衣服是用来讨好自己的,我的人生也是。”
“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件奢侈品”
消费主义陷阱最气人的就是他模糊了你消费时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他从来不用考虑你是否真的能力达得到购买这些。他也不需要考虑你消费完以后还有没有钱吃饭。他只关注你有没有付款,你有没有消费。
而我们都成了乖巧的消费者,买了无数种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产品,屯在家里无处可放的时候才开始后悔。
03
伪精致背后:“买不起”三个字难开口
消费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人的欲望,被物质包围的人消费的已经不再是物品,而是符号背后的价值,甚至与身份认同和心理安全联系在一起,然而时尚产品更新换代的超级速度,是人们永远望尘莫及的。
过去大家一直受的教育是,做人要有理想有道德,勤俭节约,甘做螺丝钉。这种说法放在以前当然没错。那时候物质还不够丰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矛盾。时间到了现在,这种老观念早就似乎跟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格格不入了。
随着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产品生产出来要卖啊。要扩大需求扩大消费,得有人买买买啊。但没钱怎么办?没关系,资本借你。
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精致”,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借贷之路,比如说在信用卡和花呗的使用。
网上的调查显示:年轻人的每个月的负债是收入的18.5倍,占据了中国负债群体的一半。
所以看破消费陷阱,成就自由之心,别让消费定义你我。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