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广元市区是利州区吗(广元市利州区是什么县)

导语:广元市行政区划史,利州剑州长期并存,苍溪与阆中更紧密

全文约2400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地图背景为现代,用作古今地理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广元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广元市地区属苴国。随着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吞苴,其地归秦。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一县,属蜀郡。蜀郡治成都县。

葭萌县(前),又作葭明县,本古苴侯国,战国时期秦国置县,治今广元市南。东汉末年刘备改葭萌县为汉寿县,西晋改为晋寿县。北周废,未延续下来。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均属广汉郡。此时广汉郡治梓潼县。

白水县,西汉置,治今青川县沙州镇。南朝梁为平兴郡治,隋朝先后改名平兴县、景谷县,唐朝曾为沙州治。五代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梓潼郡。梓潼郡治梓潼县。

汉德县,三国蜀置,治今剑阁县境内,属梓潼郡。两晋及南朝宋、齐不改,西魏废,未延续下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五县,分属四郡。南北朝时期南朝大量设郡置县,隋初进行废郡存州,但尚存在大量的建制县。

益昌县,南朝宋置,治今昭化区昭化镇。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改为昭化县,1949年迁治宝轮镇,1959年并入广元县(今市)。

普安县,西魏改南安县置,今剑阁县行政建制的前身。明初并入剑州为州城,1913年改为剑阁县,延续至今。

绵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兴安县置,今广元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明初县改为广元州城,不久改为广元县。1985年撤销改设广元市,至今。

苍溪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汉昌县置,今苍溪县行政建制的前身。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马盘县,北魏置,治今青川县青溪镇。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清川县,蒙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废。

嘉川县,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兴乐县置,治今旺苍县嘉川镇。元废入绵谷县。

葭萌县(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安县置,治今广元市南,取秦故县为名。元初废入昭化县。

黄安县,西魏时改华阳县置,治今剑阁县南。唐末改普成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普安县。

武连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武功县置,治今剑阁县武连镇。元初废。

方维县,隋初秦兴县置,治今青川县东北;义城县,西魏置,治今广元市东南;岐坪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宋安县置,治今苍溪县歧坪镇;临津县,隋开皇七年(587年)改胡原县置,治今剑阁县东南;永归县,西魏改白水县置,治今剑阁县东南。此五县唐宋时期废,不赘述。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六县,分属五州。其中利州和剑州都是本土的地级行政机构。

利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西益州置,今广元市地级行政建制的前身。隋大业初改为义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利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广元路,明初其行政等级连降,地级行政建制废。

剑州,唐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置,治普安县。清朝不辖县,类似如今的县级市,地级行政建制废。

三泉县,北魏置,治今广元市北。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移治今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镇。

地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狄平县置,治今旺苍县东北。唐永泰元年(765年)改名通平县,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入嘉川县。

剑门县,武周圣历二年(699年)置,治今剑阁县剑门关镇。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普安县。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广元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分属四州。其中在公元1001年—1051年期间利州为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四川的来源)治所,等同如今的省会。上图时利州路治所已迁往兴元府,即今汉中市的前身。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和北宋时期相比,今广元市境内仅存上图四县,广元路由利州改置而来。元明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剑州依然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为普安等县属剑州,剑州属广元路,广元路属四川行省。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广元路已不存在,但是剑州依然是地级行政建制。行政隶属关系上为梓潼等县属剑州,剑州属保宁府,保宁府属四川布政司。广元等县直属保宁府。

清朝这一带基本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均属保宁府,只是剑州不再辖县。不赘述。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此时今广元市地区四县均属嘉陵道,治阆中县。192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1950年置剑阁专区,辖广元、剑阁、旺苍、阆中、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苍溪等县,专员公署驻广元县。1952年改名广元专区,1953年撤销,辖县分别划归绵阳、南充二专区,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

1968年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今广元市大部分地区仍属之。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设广元市,辖市中区和旺苍、青川、剑阁三县。同年苍溪县由南充地区划入。

当代

随着1989年市中区(今利州区)析置元坝区(今昭化区)和朝天区,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广元市行政区划,战国时期境内便有设有葭萌县,但是西晋之前的建制县均未延续下来。如今的广汉市区、剑阁、苍溪等县级机构的行政建制,基本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期间大量置县,到唐朝时期,今广元市境内的建制县一度达到十六县之多。如今算上三区在内,也不过七个县级行政机构。不过这些建制县大部分没熬过元朝,行政建制便被废。

同样从南北朝期间开始,今广元市境内长期并存两个地级行政机构。分别是以今广元市区为治所的利州(义城郡、西益州)和以今剑阁县为治所的剑州(普安郡、始州)。利州可以视为今广元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剑州的地级行政建制清朝废,未再复置。

最后说说苍溪县。和境内其他县级行政机构不同,苍溪县历史上并不属于本土的利州或者剑州,而是属于阆州(保宁府)的传统辖区,与阆中市关系更为紧密。在建国后也长期属南充管辖,直到1985年划给广元,至今。

已完结全国大部分地市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请多分享,感激不尽。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