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苕(苕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诗经》里的“苕”字二解(下)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诗经 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陈风·防有鹊巢》之“苕”的解释很杂。有的说是紫云英,有的说是小巢菜,有的只说是一种生长在低湿地上的蔓生植物,还有的多说并列:一说紫云英,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小巢菜),一说苇花。
《陈风·防有鹊巢》这首诗的主旨,有说是政治性的信谗远贤之忧,有说是感情上的背信弃爱或是担心所爱之人轻信花言巧语而上当受骗之忧。现代的对这首诗的注释,大都从这一前提出发,加之对这首诗字面意义的不同理解,因此对诗中名物的解释就出现了差异。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先看该诗的前两句。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和“中唐有甓,邛有旨虉”,现代的《诗经》译注都解释为反问句,大意是“堤坝上能有鹊巢吗,土丘上能长苕草吗?”“庭院中用瓦铺道吗?丘陵上能生长绶草吗?”即如《古诗文网》说,“把不协调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机的恐惧,是这首诗的情绪症结。”
“防有鹊巢”的“防”字,现代的《诗经》译注多解释为“堤坝”,也有说“防”是一种常绿乔木。未查到其出处。当时的陈国(陈风)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今河南东部,应该不会有野生的常绿乔木。不知为什么,各《诗经》注释者都忽略了一个权威解释:即,《毛传》:“防,邑也。”也就是说,“防”是陈国的邑名或说是陈国的一个地名。第二章的“中堂有甓”之“中堂”指庭院或庭院中的过道,这没有疑义。联系起来看,《毛传》的解释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防有鹊巢”并不是瞎说谎言。
“中唐有甓”得“甓”字,现代文字工具书的解释都是“砖”,《博雅》的解释是“甓,砖也。”《说文》、《毛传》、《尔雅》解释为瓴托,《考工记》注作“令甓”,《说文解字注》说“实一物也”。“瓴甓”一词,现在都解释为“砖块”,这种解释似乎不准确。《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李周翰 注:“瓴甓,砖也。言累砖石似瑇瑁之文。”《皇览》:“(孔氏冢) 冢前以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可以看出,“瓴甓”是指用砖块拼铺的地面。“中堂有甓”就是庭院用砖块拼铺成了具有某种形状的地面(过道)。这样看来,“中唐有约”也不是瞎说谎言。
再看该诗的后两句。
“邛有旨苕”和“邛有旨虉”之“邛”,《说文》:“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也就是说,“邛”的本意是指自然形成的土丘。“虉”是兰科的绶草。绶草产于全国各省区,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下、草地或河滩沼泽草甸中。青岛地区多生于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孔颖达《毛诗正义》说“美草多生于高丘也”。那么说绶草生于自然形成的土丘符合绶草的自然生长规律,也就是说,“邛有旨虉”不是瞎话谎话,顶多算是花言巧语。
“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虉”都不是瞎话谎话,那么“邛有旨苕”也不应该是瞎话谎话。因此,这个“苕”就只能是一种土丘上能够自然生长的植物。
在《“苕”字二解(上)》一文中,我们列举了“苕”字有甘薯(地瓜)、凌霄、紫云英、小巢菜、鼠尾草、连翘、芦苇花穗等多种解释,“邛有旨苕”是哪一种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来做出判断。
甘薯是1593年才从菲律宾引进来中国;凌霄产自长江流域,当时的陈国不产。再者,凌霄需依附树木或巨石而生,不可能生于土丘;连翘生在山坡灌丛、疏林下或山坡草丛中,或山谷、山沟边中,不会生于纯土的低矮土丘上;鼠尾草产浙江、安徽南部以南,《诗经》的主要覆盖地区不产;陆玑说的“鼠尾”(水蔓菁?见《“苕”字二解(上》生下湿水中;芦苇花穗是一种植物。以上几种可以排除。
现在的《诗经》译注本,多数解释为紫云英或小巢菜。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二年生草本,茎匍匐在地,总状花序有花5-10朵,呈伞形,花冠紫红色或橙黄色,很美丽。是很好的绿肥材料,现常作绿化植物栽培。
紫云英产长江流域各省区,地处今河南省东部的《诗经·陈风》之周国不产。据考证,现中国最集中的紫云英种植区河南信阳,其种植最早记载见于五代时期,距今1000多年。因此,“邛有旨苕”之“苕”不可能是紫云英。
小巢菜俗名硬毛果野豌豆、翘摇等,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可作绿肥及饲料,牲畜喜食,嫩茎叶可作菜蔬。产陕西、甘肃、青海、华东、华中、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常生于山沟、河滩、田边或路旁草丛等,毫无疑问也会生在土丘上。
因此,“邛有旨苕”之“苕”当从《毛传》和《毛诗草木疏》之说(详见《“苕”字二解(上》),即指小巢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经》里的“苕”字二解(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