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小麦旺长的原因(小麦形成旺苗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导语:小麦旺长?别急,搞清4个原因,做好“3要3不要”,及时止损

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冬小麦的苗情不仅关系到农户的生产效益,更事关我国夏粮能否顺利实现丰产丰收。麦子没有两头旺,冬季旺长势必影响来年开春后的生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冬季旺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意义重大。

准确判断苗情是科学应对小麦旺长的第一步。品种不同小麦在越冬前应具备的叶片数也不同,如果叶片数量超标,并且叶色偏于鲜绿,往往就意味着发生旺长。另外,从地头顺行看麦地时,应能看到行间土壤,如果看不到,小麦已经封垄,说明小麦出现旺长。

但凡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农户,判断小麦旺长都不是问题,不过,要有效应对旺长,必须先了解引起旺长的原因,这样更有利于准确选取应对办法。

导致小麦旺长的4个原因

一是品种问题

根据完成春化作用(通俗来说就实现从长叶片、分蘖到抽穗开花结种子的转变)对低温的要求差别,可分为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冬性品种三类,同样在冬前遇到偏高温度时,三类小麦品种的生长速度,排序是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也就是说在生产上,如果选择的品种是半冬性甚至春性品种,那么在这一波旺长的躁动中,最先不安分就是这两类。

二是播期问题

播种时间偏早,在冬前生长的时间拉长,积温增加,这是小麦发生旺长的主要原因,每个地方的播期,往往都是依据生产经验而相对固定的,但是即便是同一个时间播种,往年没发生旺长,不意味着今年就业不会旺长,这中间有不可控的气候影响,随时会让经验变的不太可靠,虽然气象预报有时候会有一个趋势性的预测,但是目前的手段来看,由于时间线太长,准确度难有保障。

三是播种量问题

每个品种的小麦都有一个适宜的亩保苗量,一旦超出范围,播种密度过大,麦苗就会为了争夺光照,就会造成加长生长加剧,也就是增高生长快于加粗生长,出现旺长。每亩下多少麦种,在生产上尚难以做到精量,栽培理念滞后的农户甚至还会有“种得多收的多”的陈旧认识,这也是造成麦苗旺长的隐患。

四是水肥管理问题

在小麦水肥管理上,经验性指导占据着主流。尤其是施肥,很少有农户真正了解自家麦地在播种前的真实肥力状况,在施底肥的时候,在多施肥多打粮食的朴素认识下,往往追肥量都会超过实际需求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开春前因养分供应过量,麦苗就会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甩开膀子长,如果土壤含水量再偏高,水肥双管齐下,小麦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长势也就更为旺盛。

危害

冬前旺长是小麦优质高产栽培路上的大敌,旺长所消耗的养分,很大一部分来自幼苗自身储备起来准备越冬的养分,这部分养分被消耗后植株细胞液的浓度就会降低,等到严寒冬季到来的时候,植株体就如同冬眠之前,没有储备足够脂肪的北极熊一样,会面临挨不过严冬的风险。

旺长后的幼苗生长量较大,在冬季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就更大,这样为抵抗寒冷所消耗的能量也就更多,在自身能量本已经被提前浪费一部分前提下,对安全越冬来说,就等雪上加霜。

即便是扛过了冬天,在开春的时候,也会面临“早熟的结果是早衰”的宿命,具体来说,表现在返青晚,比正常时间要推迟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而且由于自身养分积累亏缺,而产生春分蘖的数量降低,质量也较差,旺长也会影响春季根系的生长,造成跟群偏小,吸收能力变差,影响向地上植株生长供给矿物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另外,旺长还会造成茎秆偏细偏弱,这样的秧苗韧性降低,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变差,从而给植保工作带来负担,在遇到降雨、大风天气的时候,也更容易发生倒伏。

以上旺长对植株造成的影响,最终都指向一个方向:减产!

控制旺长,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旺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止损,可以将其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具体做法上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先来看三“不要”

首先是不要再浇水,但凡发生旺长的地块,往往土壤墒情都达不到干旱缺水的水平,也就没有灌水的迫切需要,而干旱缺水本身就可以抑制麦苗发生旺长。在正常年份,越冬前要浇灌一次防寒水,以保持地温,提高秧苗抗寒性,但是发生旺长的地块,要推迟防寒水的灌溉时间,以连续5天最高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为宜,最好是在表土白天化冻晚上结冻的状态下更为稳妥。

其次是不要再追肥,此时再追肥等于给旺长的苗火上浇油,尤其是不要追施氮肥,否则就等于为旺长推波助澜,会显著加快旺长势头,因为旺长进行的是营养生长,而氮肥的主要使命就是促进作物的营养生长。但是可以在表土结冻之后撒施一些有机肥,有机肥能吸收太阳光,有提升地温的作用。

其三是不要盲目放羊啃,冬前发生旺长后,放牛羊进地啃苗,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做法,并以为这是“一举两得”,不可否认,这种办法由于减少了麦苗的叶片面积,并对幼苗造成了一定伤害,确实能起到抑制旺长的作用,但是这个方法不宜盲目采用。

有句话叫“狠如羊”,羔羊被视为温顺的象征,为什么就跟“狠”联系在一起了呢?原因是羊在吃东西的时候“嘴狠”,吃草的时候,如果野草苗小根不牢,羊往往能连苗带根一起从土壤里给拽出来,对本就根系不太发达的麦苗来说,羊将根从土里给拽出来,更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因此,放羊吃麦苗,主要应针对因密度过大造成旺长的地块,如果密度正常或者偏稀的麦田,尽量还是要慎重。

再来看看“三要”

首先是要镇压

用石磙等工具在旺长麦田里进行碾压,是常用控旺方法,原理是碾压可以将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维管束造成伤害,从而削弱小麦幼苗内部物质和能量输送的能力,继而延缓其生长,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也会带来一定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对有坡度的地块来说要从上坡向下坡碾压,而不能从下坡往上坡,因为从上到下是顺势,可以减少幼苗被压断的几率;其次是镇压的时间,应该选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这时候麦苗的柔韧性相对较好,如果选在清晨,由于温度较低,麦苗较脆,也容易在镇压过程中被压断。

总之,镇压的基本原则是伤苗但不断苗。

其次是要断根

截断麦苗的一部分根系,是抑制旺长但又减少对地上部分伤害的一种有效措施,根系吸收水分养分,断根后这两种功能被削弱,地上部分的生长就会因为原料供应不足而减缓,另外,根系的根尖部位还是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重要部位,地上部分的生长需要这两种激素来调控,断根后两者的供应水平降低,也对阻击旺长发挥积极作用。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底肥施用量偏大,土壤含水量偏高的地块,具体的做法是在行间用锄头等农具进行中耕,深度以6厘米为宜,对于土壤含水量偏高的地块,还有一定的散湿作用。

其三是要打控旺药

化控也是抑制旺长常用的手段,这类药剂包括矮壮素、缩节胺等,以矮壮素应用较为多见,矮壮素抑制旺长是通过抑制另一种能促进麦苗生长的激素——赤霉素的合成来实现的,同时矮壮素可以改变麦苗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输送的方向,即,使营养物质更多的向加粗生长运输,而减少向加长生长的输送量,这样在控旺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强壮幼苗的作用。

但要注意的是,矮壮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说明书用量,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因为矮壮素的药效是不可逆的,如果浓度偏大,药效会持续时间太长,甚至影响返青后的生长,同时要注意,残留的药效会在土壤中持续两年,有可能对下一茬作物造成影响。

你对小麦旺长有什么经验和认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农技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