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在什么地方)

导语:名寺古刹——塔尔寺

到青海旅游,不去青海湖和塔尔寺,那算是白去青海,因为这是青海旅游的两张名片。我生活在青海,只要没事就经常去塔尔寺,因为在这里我可以仔细品味其建筑的华美,领悟宗教信仰者的虔诚,观看场面恢弘的展佛节,古老神秘的寺院僧人跳千。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寺院,是我喜爱的休闲之地。塔尔寺的历史悠久,有9300多间房屋建筑群,占地面积非常大。塔尔寺殿宇建筑错落有致,依据地形建筑交相辉映,气势壮观。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

塔尔寺四月十四的“展佛节”非常值得一看。

“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它是一种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

群众和僧人一起,将佛像从山顶的白塔处开始,沿着山坡慢慢向下展开。只见整幅佛像长三十余米,宽二十余米,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恢宏。当覆盖在佛像上方的金色丝帛被缓缓拉开,佛像的真容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缀连在大唐卡上的巨幅佛像堆绣,色彩鲜丽,形象逼真,是卷轴画中极其稀有的珍品。从下面仰视,佛像栩栩如生,俨然如佛陀再世!

在摩肩接踵的朝觐人群中,也有许多青少年的身影,年轻力壮、身形矫健的他们往往选择捷径,爬到高处观看展佛仪式。此外,不少虔诚的信徒还背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前来朝觐祈福。晒佛完毕,要把佛像再卷起来。这时,僧人们几乎插不上手,信徒们密密麻麻地站在佛像下边,一齐往上翻卷。只见他们弓腰而上,兴致昂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是一个个皆笑容满面,把能参与卷佛像看作是一种幸福。佛像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被重新抬回寺院中。

“晒大佛”活动结束后,接着举行跳神宗教活动。喇嘛们带上各种假面具,跳起宗教舞蹈。在跳神的同时,喇嘛还要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寺庙一年一度表演宗教艺术的舞台,是人神联欢的盛会。 塔尔寺的跳欠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法王舞”、一种叫“马首金刚舞”。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跳“法王舞”。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跳“马首金刚舞”。法王和马首金刚由领舞的“欠郭”扮演,而装扮成天界勇士的“巴吾巴莫”则维持秩序,接受信民的布施。两种舞蹈大同小异,都是有“托干”、“巴吾巴莫”、“夏雅”、“多尔楚”和“欠芒”共五个部分组成,不同的只是领舞的角色不同而已,

藏传佛教寺院在举行“祈愿大法会”的宗教仪式中跳“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跳布扎”,在青海叫“跳欠”,北京百姓称为“打鬼”。这种宗教仪式神舞,在傩文化研究分类上称其为“寺院傩”。在青海俗称交“跳欠”,有意思的是这个词是汉藏双语的结合,跳即跳舞,欠即“羌姆”也就是宗教舞蹈。

青海寺院的傩舞“跳欠”流传至今,因教派及地域的不同,举行时间、表演内容,以及形式与风格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藏传佛教文化缩影。

“跳欠”也被称之为“喇嘛社火”, 是藏传佛教最隆重的祭典活动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参与“跳欠”表演者均为寺院的喇嘛,他们头戴造型各异的立体面具,身穿色彩艳丽的服饰,在舞钹、牛角号、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迈着缓慢、沉稳的舞步出场,场面壮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那绝对应该来去塔尔寺看看,如果你对藏传佛教感兴趣,也值得去看看。

寺中除了景物建筑让人敬仰外,还可在许多殿内看见磕长头的信徒,僧人和前来朝拜的民众。他们虔诚的姿态对我的心灵是一种震撼的洗礼。

第一次看到朝圣的场景,不得不对信仰的力量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无关年龄与性别,自带干粮,风餐露宿。双手合拢、屈膝、跪拜、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掸去这朝圣路上的每一粒尘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心问佛,这数千年的跪拜和叩首,便拜出了闻名的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信仰者每嗑一次长头,嘴里就默念着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经过额头、鼻尖、胸口,然后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五体投地匍匐,额头轻叩地面,双手向前伸直。

塔尔寺的核心建筑物是大金瓦寺,大金瓦寺的殿前走廊,设置着一排数寸厚的木地板,这是信徒、僧众跪拜、磕长头之处。这些磕头的虔诚信徒和僧众,是藏传佛教中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十万次。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