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诚信你理解的诚信只对了一半吗(什么是“诚信”)
导语:什么是诚信?你理解的诚信只对了一半
《小欢说<弟子规>》是以当下人之观念与境遇来评说《弟子规》的一本书。作者王欢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以禅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作品,已出版作品有心灵绘本《一花一世界》、《森林旅人》、《独自玩耍》、《论了个语》以及小欢学国学系列。以前,我曾给孩子买过他的一本《小欢的<论语>》,这次原以为还是漫画,所以就邮寄了一本。收到一看,不是漫画版的,仅有少许插画,孩子不太爱看,只好我自己先读一读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代“国学”生员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小欢说<弟子规>》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规矩做了现代解读。王欢在序言中写道:“有人可能会认为《弟子规》是封建糟粕、教条,是一种统治工具,让民众学会服从,便于管理。这方面我不做过多评论。我所希望讲述的只是经典中的智慧。其中的很多智慧,包括做人的道理,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我在解读的时候,试着把中国传统思想中活生生的智慧拿到今天,以今天发生的事情、今天的价值观为基础,将其变成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经验和方式。”
本书共分为90篇,写作形式是每篇摘录一两句《弟子规》,先简要地做一下白话文翻译,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给予详细解读。为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作者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书在解读“首孝悌”时言:什么是孝?有人说孝就是顺,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是不对的。无论是孝,还是悌,都是关于爱的。出于爱,你怎么做都是孝;没有爱,你怎么做都不是孝。如此理解孝,倒也简洁明了,有助于解决子女在具体生活中的两难困境。王欢说:“每个家庭关系都是复杂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诠释孝。”诚哉斯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非对错很难理清。
作者在解读“次谨信”时说:什么是诚信呢?诚信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不骗别人更容易做到一些,不骗自己却很难。我们常常自己骗自己:想减肥的人遇见好吃的,总为自己开脱,说下顿起一定管住嘴、迈开腿……或者我们心里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但是因为受到社会、家人或者经济上的压力而没有选择,于是活在一种很拧巴的状态里,既不甘心放弃理想,又无法安于现状。这些都是自己骗自己。”这显然是作者自己的生发,不过,写得倒也很实际很有生活,颇接地气。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本书在解读这句话时说: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事都尽心尽力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那就再学习文化知识吧。文化知识是排在亲近仁爱之后的。而如今,我们的教育本末倒置,把学知识放在第一位,导致培养出很多脑子聪明的“恶”人。如果没有“德”做根基,教育的一切都是“术”——技术。如今,学校、家长对考试分数的注重,的确如饮鸩止渴。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致力于人文素养教育,一次家长会,作为班主任的马小平被二十多名家长团团围住,质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学生说,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束手无策”。后来回到办公室,有学生跟了过去,看见马老师在办公室泣不成声。马小平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写道:“应对各种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掌握各种技巧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里弥漫着空虚和无意义的气氛,人文精神丧失了,生活的意义没有了……”其实,我们当下学习国学,其意义恰恰就在于重拾人文精神。
作者尊古,但并不食古不化。对于封建父权,本书是辩证地看待的。本书在解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时说:道德规范是把“双刃剑”,如果我们教条式遵守,就会变成迂腐教条。每当父母叫你,你能否用最快的速度应答,是不是也取决于叫你的频率呢?站在另一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别人在专心做事或者忙碌的时候,是不是不要去打扰呢?这是一种双方的关系,一方是礼敬,一方是尊重。
写到这里,读者或许也该明白了,这不是一本专门写给小孩子看的书,像我这样一个已到中年的人,仍读得津津有味。
人类的生存环境虽已今非昔比,但人情与人性的变化并不大,美国学者杜兰特说:“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的技术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取得财货,追求异性(或者同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我前几年读《菜根谭》还读得很有共鸣,其根源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