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面部反馈对躯体表情的影响(认知反馈机制)

导语: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面部反馈对躯体表情变化的影响

人类在适应环境时,除了识别不同情绪之外,对情绪变化的加工也非常重要。快速准确地识别情绪的变化,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能力。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面孔和躯体作为情绪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包含的情绪信息可以被自动化加工。

这种对情绪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一般通过对刺激的类型和呈现方式的改变,来进行探查,而关于情绪变化感知的自动化加工的大部分研究都仅关注于对面孔表情变化的感知。

多项研究发现个体能够自动地加工他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测量情绪自动化加工的生理神经机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事件相关电位中的视觉失匹配负波成分。研

究者们将情绪诱发的vMMN称为表情失匹配负波。以往研究表明,EMMN是检测情绪刺激无意识变化加工的的有效方法。

下面将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操控被试的面部肌肉,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EMMN为指标,使用“反向组块”的被动oddball实验范式。

通过两项研究,评估当没有明显的注意力分配给躯体表情刺激时,面部反馈操控对躯体表情变化自动加工的影响,以此来证实感知者具身的情绪状态对躯体表情变化的自动化加工的影响。

探究躯体表情的自动化加工机制是否会受到感知者具身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一,使用仅躯体的刺激材料来证实躯体表情变化的自动化加工会受到面部反馈的影响。

研究二,使用完整的面孔-躯体的刺激材料,从面孔-躯体整合加工的角度,证实完整的面孔-躯体表情变化的自动化加工同样会受到面部反馈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仅躯体的加工有所不同。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认知策略会受到在特定环境下,身体的约束以及大脑有限的计算资源的影响,因此大脑对环境中非预期变化信息的自动检测非常重要。

因此,在社交中模拟他人的情绪和认知状态有助于我们预测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意图。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观察者本身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

因此,在探查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时,应当考虑情绪的具身性。有许多研究通过操纵面部表情或躯体姿势,将具身的观点考虑到了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当中,但基本仅围绕对情绪有意识的加工。

这影响了实验的外部效度,对于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仅有MariaKuehne等一项研究,探究了面部表情变化的自动化加工受到面部反馈操控的影响。

根据以往面部反馈操控的研究,用牙齿控笔会增加积极的面部反馈,从而增强愉快的情绪体验,而用嘴唇控笔会抑制负责微笑的肌肉的面部反馈,从而减少积极的面部反馈,进而减少愉快的情绪体验。

关于EMMN信号,可以做出推测:很少出现的快乐和悲伤的面孔可能会对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造成额外的不匹配。

因此,当我们体验快乐时,悲伤的面孔会构成更大的不匹配,而快乐的面孔更符合我们现在的情感体验,因此产生更小的不匹配。

我们的情绪体验对快乐-EMMN和悲伤-EMMN的影响可以用启动效应来解释。有研究表明,情绪启动会影响情绪面孔加工。在Hirai等人的研究中,以一致或不一致的刺激场景情绪面孔启动情绪面孔。

与中性场景相比,当面孔在恐惧场景暗示时,恐惧面孔产生较大的P2振幅,同样,当面孔被中性场景暗示时,发现与恐惧面孔相比,中性面孔产生较大的P2振幅。

考虑到中性的面孔通常会比恐惧的面孔诱发更大的P2振幅,作者认为恐惧面孔的一致启动导致恐惧面孔加工向中性面孔加工的相对转移。同样,Hietanen和Astikainen在较早的时间窗口中观察到了对快乐和悲伤面孔的类似影响。

当前面有快乐场景时,快乐面孔的N170增加,负性场景导致悲伤面孔的N170增加。因此,负责微笑的面部肌肉的激活(牙齿状况)会加强正面的面部反馈,并构成正面的启动。

而对这些肌肉的抑制会减少正反馈并构成负性启动。因此,积极一致的启动可能会使快乐面孔的加工转移到中性面孔加工,从而使快乐面孔偏差刺激对中性面孔标准刺激形成较小的失配信号。

这种效应表明,进行视觉变化检测时,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之间的差异必须足够大。因此,在标准偏差刺激之间,很小的差异不足以引发vMMN信号。

通过假设牙齿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积极面部反馈将快乐面孔的加工转移到中性面孔,使中性标准和快乐偏差之间的差异变小,导致快乐-eMMN振幅降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情绪对情感启动和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社交中模拟他人的情绪和认知状态有助于我们预测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意图。根据预测误差理论预测误差是指预测结果与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真实结果的差距。

分为预测的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根据实际输入的可靠性和信息等级,预测误差对更新模型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这种效应大小用精度加权预测误差来表示。

尤其是在观察情绪面孔时,楔前叶和小脑内的激活与面部模仿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假设,诱发的正性(牙齿)和负性(嘴唇)面部反馈作为正面和负性启动,从而激活这些区域,因此可能会改变意想不到的情绪变化的pwPEs。

我们观察到的面部反馈操控对快乐-EMMN和悲伤-EMMN的相反影响,可能是情感信息编码和检索技能改变的结果。已经表明,与记忆中的知觉编码相关的情绪启动促进了情绪一致信息的编码。

在Niedenthal,Halberstadt,andSetterlund的一项研究中,当情绪词与被试先前诱发的情绪状态一致时,情绪词的分类速度更快。

作者假设情绪激活了与情绪相关的词汇编码,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情绪一致的单词识别。此外,面部表情有助于回忆情绪一致的信息。

最近,计算和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与表达相关的vMMN与被充分研究的听觉MMN有相似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负责微笑的收缩面部肌肉启动了积极情绪信息的激活,从而促进了愉快面部表情的编码和提取。虽然在外表上很罕见,但在牙齿条件下,快乐面孔的情绪效价比悲伤面孔的能更有效地储存在记忆中。

因此,罕见的快乐面孔可能产生较低的失配信号。相比之下,悲伤面孔的情感效价存储效率较低,因为他们自己摆出的快乐表情相互冲突,因此检索不佳,导致更高的失配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面部反馈作为一个情绪启动,从而促进储存情绪一致的信息,并影响情绪表达的自动加工。

但是,在躯体表情变化的范围,目前均未涉及具身认知的影响。研究在具身认知的视角下,重新探查了躯体表情的自动化加工。

证实了躯体表情变化的加工需要考虑具身认知的影响。那么,以往对于躯体表情变化的加工的研究,都可以从具身认知的视角下,重新探究。

研究一的结果发现,牙齿控制筷子条件下,快乐–EMMN反而增加,这与面部操控对面孔情绪加工的结果相反。

操控快乐的面部肌肉时,相比于自动加工快乐的面孔表情,自动加工快乐的躯体表情会产生更大的不匹配,说明在此期间,躯体表情的加工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不同。

在情绪自动加工早期,对于快乐的躯体和快乐的面孔加工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躯体表情和面部表情早期加工存在特异性,但结果是否源自于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在早期加工时激发不同的神经通路,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研究二的结果发现,牙齿控制筷子条件下,快乐–EMMN减少(第二时间窗口内),这与面部操控对面孔情绪加工的结果相同,操控快乐的面部肌肉时,说明在此期间,完整的面孔-躯体表情的加工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相似。

在情绪自动加工早期,对于快乐的完整面孔-躯体和快乐的面孔加工的机制可能是相似的,完整的面孔-躯体表情的情绪加工也许面孔的情绪占主导地位,亦或是源自于不同的神经通路,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在研究的基础上,如果探查面孔情绪变化与躯体情绪以及完整的面孔-躯体情绪变化自动化加工的特异性,需要使用面孔情绪变化刺激,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对照,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