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一餐一食下一句(一餐一食皆修行)

导语:一餐一食间,尽显实修殊胜之道!众生:原来,这才是最本真的修行

悟性之路,可谓引得芸芸众僧向往不已,甘愿放下万般凡尘,一心持之。悟性令人心生法喜,耳根清净,了却一生烦恼,又引得芸芸众生羡慕不已。然而,普通百姓常能感叹禅僧之风骨,清净本真之心,却很少能够了知他们悟性背后的秘密。

“同样为人,他们是如何脱胎换骨,一念成佛的?”

接下来,让我们走上实修之路,去了知清净佛门之中,那万般殊胜的妙法之钥吧。

然而,或许感悟一番之后,你会如笔者我一样,感叹不禁由心而生。

“原来,真正的修行,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正所谓,修行离不开生活,喃喃佛音,常诵佛号,实修之路,一切的行坐住卧都与佛法相融。行坐住卧间,又有四万八千之法融于其中。可谓不胜枚举。

‬持午,持斋

我们常闻,佛门禅僧过午不食,这过午不食即是一日只食一餐,一过正午之时,则不再进食。如此一来,禅僧们即可把精力投入于更多的修行之中,便于精进用功,减少口舌饱腹之欲望,利于修行的成果。自古以来,即成了大乘佛教的一项戒律,延续至今。

赵朴初老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曾经解答到:按照佛制,僧人午后不吃食物。原因为:僧人的饭食一般由居士供养,日中时只吃一顿,一方面可以助于修行本身,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居士们的负担。

如今,这样的制度,仍在许多寺院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都禁止食用。

如此的修行戒律,在尘世中热衷于美食,习惯于一日三餐的我们,即成了一项不小的挑战。然而,这却是僧人们日复一日,皆需严格实行的清规戒律,只为最大限度的断除自身的欲望。是为通往悟性成佛的修行必要。

难怪,众生都说,禅门一餐一食间,尽显禅之风骨,这才是最本真的修行之道。

‬四念处

“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至“可念六境不起乐着,不可念六境憎恶”。透过专注觉知自身的心念,欲望,情感。从而觉察到我们所有的执着与妄念,最终达到一念起而不着相之境。做到如如不动之妙境。

或许,此刻人们会说,让自己远离尘世喧嚣,前往清净自然的古庙,前往深山老林之中,当即坐下,专守一心,这没有什么难的。

然而,真正四念处的修行,则需要遁入尘世之中,在繁华喧嚣中悟得清净,以社会为道场。真正做到“做入世人,修出世心”之风骨。

这无疑需要极大愿心与定力,方可成就。

参学

顾名思义,参访,就如世俗中遁入学业的我们需要去寻求同道及名师的教诲,方可令自身专业知识更加精进。

而修行中的参学,即是到其它道场参访名师大德学习佛理,每一处一住三至五年,日复一日,听闻大师讲法讲经。时间到,则再换一个地方,也是三、五年,又再换一个地方,如此经过一、二十年后称为修行中的老参。受尽大师熏陶。

在这期间,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加精深的佛理!更能了知到诸多的佛门规矩,慢慢产生自身的佛之威仪。

若没有经过长达数十载的参学,那么,你即会成为他僧眼中的新参。那么,自身的威仪即会弱上不少,不被信服。

像这样的佛之法门,数不胜数,目的只为能够断除自身幻念,立地成佛。

化冬

一到秋天,寺院里的僧人就开始拜访信徒,将平安符送至信徒家中,而信徒则回以米饭,这即为化冬。如此,一年的道粮食就无需忧虑了。

如此的修行之道,不胜枚举。不管如何,修行就与我们世俗中的生活一样,皆需要付出极大的愿心与努力。

这即是最本真的修行之法。对于这些,您又有什么看法呢?一起来讨论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