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居住养生有哪几方面(养生居是什么意思)

导语:养生居住十原则

《老子·第十一章》中:“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两句的基本精神如果用在居住方面大概有三层含义:

其一,在居室之中,有看得见之东西,即“有”,还有看不见的东西,即“无”。其中“无”不仅仅是空间,还有空间以外的东西。无中之有、有中之无都是存在,这其中也有风水的问题。

其二,房室风水最重要的原则是与自然保持和谐,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老子》在第三十九章中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三,房屋的大小要合适,不宜太奢侈、太大。唐朝的司马承祯在《天隐子·安处》一书中说:“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意思是说房屋应阴阳适度,高低适宜,大小适中。房子太高太大则阳盛而躁,房子太低太小则阴气旺,两者对身体都有坏处。

《吕氏春秋》中也讲:“室大则多音,台高则多阳;多阴则厥,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也是建议人们不要住太大的房子,太高的房子,凡事一定有一个度,过度则走向反面,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关于居住问题小则考虑房屋的布局、高矮、大小、明暗、形状、静燥等;大则考虑居宅与外部自然环境,即天地、日月星辰、河流山川等的和谐,居住环境是与风水有密切关系的。关于风水概括而言就是“避风避水,聚气向阳”。从原则上讲不外乎

⑴天人合一原则。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将自然环境看成人,《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意思是说大自然与人的身体,地上之泉水、河流、如同人身上的血脉,土地如同皮肤,土壤中长出的草木如同人身上的毛发,所建造的房舍如同人身上的衣服,宅居所开的门户如同人戴的腰带与帽冠,如果能这样进行风水设计,就是大吉之宅居。

天人合一原则在风水方面实际上是讲宅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一般而言要顺应自然,自然的比重大一些,建筑的人工的东西少一些为宜。切不可形成建筑压自然的态势。

今日过度的城市化运动,造楼房太高、太快,并且不惜以毁坏树木为代价,岂不知造房子容易,种树木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非虚言。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郁郁葱葱的古树参天,茂密的林荫大道。而我们今天似乎认为一切都可以伪造,全然不顾忌。以人为的建筑压服自然环境,这样的城市化到底是有益于人类,还是有损于人类,值得思考。

在选择宅地时要考虑地形、地势、土质、河流流向、草木的繁茂、太阳的光照、门窗的方位等。一般而言,一处好的宅居要符合“背山、面水、向阳”的原则。

⑵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环境的特征,采取适宜于人生活的最恰当的居住方式。比如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口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则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楼下养畜,楼上住人,防湿防潮。这都是因地制宜的典型范例。

当然今天我们受标准化、工业化思想的影响,一切都是以同样的建筑模式分散于中国的东南西北中,严重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不仅是建筑风水文化中的原则,《周易·大壮》中提出:“适形而止”。“适形而止”就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切莫标准化。因地制宜与无为、顺应自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很多方面,诸如经济、政治等都体现着这一思想。

⑶依山傍水原则。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之生机、生命之源。依山傍水的建筑一般有二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种地形。另一类即是“屋包山”,成片的房室依山坡而建,直到山坡的中腰,五台山寺庙就是此类的典范。

⑷观形察势原则。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中把绵延山脉称为龙脉。中国地理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最北边的龙脉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间的龙脉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入海。最南边的龙脉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也就是说中国从地理框架上讲有三条龙脉,建筑设计规划尤其是大型的城市改造,首先要考虑这三条龙脉的走向,要顺此龙脉进行设计规划,才是顺应自然。

⑸地质检验原则。

地质检验主要是考察土质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土壤的潮湿、地球的磁场甚至波对人形成的影响。有些是正面的影响,有些则是负面的影响。比如产锡的地方宜生殖,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会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等。《管子·地数》说:“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因此在选择宅居时要选择土质坚硬、密实好的土质,土软含沙的土质不好,还要尽可能避开强磁的地穴。

⑹水质分析原则。

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嗅、水黑而苦。一般而言,水色碧、味甘、色香是上好的宅地;水色白、味清且温是中等的宅地;水色淡、味辛且气烈,是下等的宅地。如果水苦酸涩则不足论。

对水质的分析原则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今日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对风水的破坏很严重,长此下去,我们所居之宅地不仅水质苦涩发嗅,甚至有毒,危害人类的健康,空气污染更会雪上加霜。吉宅必将不可能再有,剩下的全是凶宅。可以推测不久将来,未被开发过的自然环境好的农村必然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到那时就会体悟老子无为的真意。

⑺坐北朝南的原则。

坐北朝南主要目的在于采光避风。采光即采太阳之光,太阳之光即阳光冬季可以取暖,晒太阳可以增加钙的吸收,预防佝(ɡōu)偻(lóu)病,还具有紫外线杀菌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避风主要是避西北风,因为西北风凉寒,为阴风。因此一般宅居在西北方多栽种树木,以御风寒入侵。

⑻适中居中的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管氏地理指蒙》说:“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yē),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不仅建筑本身要适中,所建筑的宅居与住人的数量也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房大人少,阴气重;房小人多气燥,并且房门大小与房屋大小也应协调,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也不吉。

适中的原则意思还有要求建筑遵循基本的原理,切忌追求怪、力、乱、神、奇、特的建筑。今日艺术界、建筑界有一偏颇,视奇、怪为创新,凡事物一要奇、新且怪,才觉得有意义、有个性。

适中居中的原则也适合于选择都城。《太平御览》中记载:“王者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

《读史方舆纪要》中讲“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盖陕西之在天下也,犹人之有头项然,患在头项,其势必至于死,而不死者则必所患之非真患也。”意思是说陕西之所以能成为古代中国之心脏中心,中因为陕西地势在天下之上游,能控制天下之命脉,犹如人之头顶。除此之外,关中之易守难攻的地形,并且关中农业的发达,可以自成体系,即使有变,易守难攻再加上农业发达可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打持久战,拖也会拖跨别人。

最后,陕西处于西北之前沿,中国古代之威胁多来自西北,以西安作为都城,在精神上使朝廷上下有一种枕戈待旦的危机意识,不致于堕落腐化,朝廷上下在精神上一直可以作为全国的榜样。

当然今日的陕西关中伴随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如果继续占领广大耕地,关中富饶之农业将不复存在,农业歉收、无人耕种,关中之风水亦殆尽。北京的城市化过程有甚于西安,如果北京城再修到七环,北京的农业、农村基本不存在了,这对北京作为都城是极为不利的。

⑼顺乘生气的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要在有生气的地方建设房屋,这就乘生气。乘生气才会得天地的滋润,植物才会茂盛,人才会健康长寿。

对有生气地方的选择可以通过山川草木的生长状况予以辨识。凡是草木茂盛,山气如盖,云蒸蔼蔼,山色有泽发亮有油光的地方;土香而润滑,石头明亮而湿润的地方,一般而言都是有生气处。

⑽风水改造的原则。

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四川都江堰、杭州的西湖、故宫的护城河等等。人类之所以为域中之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就是赋予了人类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就是在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下,不断改进自己的处境,使人类越来越与自然和谐,越来越与他人和谐,也使自己身心越来越和谐。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