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电子书)

导语:《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电子书)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产生过这样相同或类似的想法:等我为人父母,一定不要像当初我的父母那样去教育孩子。但事实是,突然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上早已刻着父母的影子。我们也曾经年少,却忘了做孩子时的感受。然后孩子变成了下一个你,循环着你的循环,直到有人做出改变。

书作者说,“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而如何运用这门艺术呢?你可能需要翻开这本书,细细地品读。

1.理解和聆听

孩子最大的恐惧便是父母不再爱他并抛弃他。因而许多孩子在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他的目的其实并非是父母眼中的“无理取闹”、“找麻烦”。更多时候,他的真正意图,是寻求安全感。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感情中时,禁止并不能使情绪平息,还可能导致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抗我们。而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聆听与理解给予慰藉。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孩子常常会因此获得重新面对并妥善处理问题的力量。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共情是情感上的急救箱。因为被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会随之减少;因为被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也会愈发深沉。

2.否定和批评

一个父亲或母亲总说自己的孩子笨、懒、欺骗,却又希望这样的评价能够激发孩子变成一个聪明、勤劳、诚实的人,这实在是个很魔幻的教育方式。

当一个孩子被否定,他最初的反击可能是:“不,我不笨!”但是,辱骂性的字眼,会像一根根毒刺,扎在孩子的心里。长此以往,他可能会相信父母的话,渐渐认可自己的确是个笨蛋。而一旦孩子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根深蒂固,我们此时再正向鼓励、引导,已经对他没什么帮助了。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又笨、又懒、又坏……从而放弃努力。认为“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也就不会像个笑话。”

对许多父母来说,找出孩子的缺点比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容易得多。殊不知,否定性的反馈,会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说教和批评,会产生隔阂和怨恨。

3.肯定和赞赏

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了在称赞孩子时,说一句:“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可在心理疗法中,这种带有评价性的赞扬却是需要避免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称赞,会让孩子受到压力干扰,助长孩子依赖外界或他人来寻求认可,甚至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上一秒还被夸赞乖巧的孩子,下一秒他们就开始变野了。而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种行为不端,恰恰是因为你的赞美,让他觉得自己“名不副实”,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让你看到他的“真面目”。

称赞就像青霉素,绝对不能随意用药。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而夸奖孩子的人品和性格,他可能不大愿意再接受负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一个“好头衔”。

4.愤怒和惩罚

愤怒,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情感。父母越生气,孩子要求的保障就越多。但是用生气的语调表达爱,是起不到安慰作用的。它不会让孩子感觉被爱,只能让他产生更多的困惑和不安。因为他听到的不是爱,而是愤怒。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从不打孩子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体罚作为对孩子挑衅或者我们自己愤怒情绪的回应。我们没有向孩子展示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没有为愤怒的情绪找一个更文明的发泄渠道。相反,我们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野蛮的感觉,还给了他打人的许可证。要知道,惩罚无法制止不端行为,只会让“肇事者”在躲避侦查上更有技巧。孩子们在受到惩罚之后,会想办法更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怒气应该以某种更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既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也能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5.撒谎和许诺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答案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就会用说谎来自卫。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我们都讨厌被质问,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却依然抛出满是“圈套”的问题,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不得不为将来的好行为,或者停止现在的不端行为许诺,用以结束这场胜负已明的博弈。可如果孩子做出保证,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无异于他在银行签了一张空头支票。

父母既不能要求孩子轻易许诺,也不能随意给孩子许诺。当父母用许诺来过分强调他们说的话时,无异于表示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够份量的。而且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一旦发生意外,诺言变成谎言,期望变成失望,信任便会出现危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