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了凡四训对命运的理解(了凡四训命运既定如何改命)

导语:《了凡四训》的启示,带你了解命运观

命运是什么?你相信命运吗?《了凡四训》带你了解命运观。《了凡四训》这本书,流传甚广,是一本劝人为善的书。作者是袁了凡,了凡是后来改名的,作者原来叫袁黄,字庆远、坤仪、仪甫等。《了凡四训》是讲袁了凡个人生平的经历,而后整理成文,汇编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凡四训》分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要读明白《了凡四训》,肯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出生说起,了凡二字是作者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变化,为了表示自己已经脱胎换骨,把自己的学号改成了了凡,象征着自己觉悟到了命运的真谛,不再落入凡夫的窠臼。这也是标志着袁了凡命运观的形成。《了凡四训》也是在袁了凡命运观形成之后形成的,总结了作者一生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诲儿子所作。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的就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也是曾国藩为教育后代所作,后经过世人的传播变得流行。

袁了凡祖籍在河南,后迁徙至江南地区,父亲袁仁学问深厚,尤其在医学上造诣更深,因此悬壶济世,毕生都在行医。袁了凡是袁仁的第四子,在袁仁临死之前,将家中所藏大部分书籍都留给了袁了凡,父亲去世后,袁了凡遵从母亲的嘱托,放弃了科举考试,专心从事学医,继承了家学。后来,在慈云寺中遇到一位老者,对袁了凡说:“你命中就是官场之人,为何学医而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袁了凡说明了缘由,带老者到家中,老者善于卜算,为袁了凡占卜,多次测算后,结果丝毫不差。说他某年当贡生,某年当县官,某年辞官回乡,到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当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儿子。而后袁了凡的母亲也十分信服,在老者的影响下,袁了凡又动了参加科举的念头,并将老者计算的命数一一记录下来。

后来,在袁了凡参加科举的过程当中,老者推算的丝毫不差,经过这样的周折,此时的袁了凡,对命中注定,更加相信。这个时候,袁了凡的状态就变得非常极端,停滞了一年的时间,在去参加国子监学习之前,去拜访了当时有名的云谷禅师,经过与云谷禅师的一番交谈后,袁了凡此时才彻底放下了宿命论的立场,开始潜心修善行,积累功德。

之后便彻底改为袁了凡,这和家庭的影响也有关系,其母亲信仰佛教,父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佛教也很重视。后来袁了凡和其他高僧也有往来,其中还发起了刻经的工作。之后袁了凡在做官的生涯,发愿行善,命运也逐渐脱离了卜算的轨道,后因遭遇弹劾,被革职还乡,回乡后,仍然修行不缀,念诵经典,十多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被追收其为尚宝司少卿。

袁了凡在面对老者的推测后,经过禅师的指点,放弃了宿命论,也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真正意义上摆脱这种宿命论。即使是科学发展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会相信宿命论,相信命运都是注定的。实际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对于世界上的普通人来说,人在世间,皆有命数, 固然没错,但是这世界上大善人和大恶人是不受命运的摆布的,而普通人,所谓命运,福气,都是靠自己修行,自己努力得来的,这是云谷禅师对袁了凡的指点。

《了凡四训》这本书,记录的都是袁了凡所做善事,行善积德的事迹,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心,勇心就是说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书中也记录了行善的十种方法: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命运是什么呢?谁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呢?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也是《了凡四训》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人生在世,无论如何都要不断修行,不断精进,命运要自己去把握。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