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莫悲于精散的解释(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悲莫悲于精散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悲莫悲于精散的解释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学习《素书》的体会
欲望会使人发狂
“悲莫悲于精散”出自《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中,是总言“夫志心笃行之术”下的第九个要点。
【悲】的本义就是心里悲痛、伤心,也就是常说的悲伤。心中悲伤,往往会和惨痛、愁苦、凄凉、心酸以及愤怒、凄戚等感情相联系。“悲”与“喜”是相对立的。
【精散】一词,宋人张商英居土注曰:道之所生之谓一,纯一之谓精,精之所发之谓神。其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先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
其合于形也,则为明、为哲、为智、为识。血气之品,无不禀受。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
目淫于色,则精散于色矣;耳淫于声,则精散于声矣。口淫于味,则精散于味矣;鼻淫于臭,则精散于臭矣。散之不已,岂能久乎?
据此,“悲莫悲于精散”一句可解释为:人生的悲哀,没有比精神离散更悲哀的了。
“精散”,就是五官在追逐外界事物(色、声、香、味、触、法)中迷失“纯一”的状态。而不知道自己的初心究竟想要做什么!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像个迷失的羔羊,望着五光十色的世界,惊恐不已。
“精气神”是人生的根本,当一个人精神散乱的时候,精气神就不能“纯一”,内心自然迷惑混乱,这个时候妄念、妄情、妄事就模糊了初心,内心失守,精气神就失去了根本。
迷失初心,你就变成了一个虚妄的、不知最初信念是什么,而成为一个被世俗观念,被物质诱惑所牵引,盲目做出背离初心的人。
盲目,指的就是没有确切的目标,随波逐流,受外在一切因素的影响,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本理念。这样的人生,当然是非常悲哀了。
王氏曰:“心者,身之主;精者,人之本。心若昏乱,身不能安;精若耗散,神不能清。心若昏乱,身不能清爽;精神耗散,忧悲灾患自然而生。”
集中目标
要避免“精散”的悲哀,就要找回自己的初心。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始终如一,坚持下去,必定会完成最初的目标。
确定目标后,要围绕这一目标,久久为功。不要精力分散,想东想西,甚至脱离开目标,去追求与目标无关的细节,离最初目标越来越远,晃如闪电般的变化,永无确定的目标,哪能不“精散”呢!人生的目标一个也没达到,哪能不悲哀呢!
人生在世,总需生存,总得发展,总要有追求,这是任何人都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生存、发展和追求。
这就需要把握住“度”。生存、发展和追求,说穿了都是“欲望”的支配和调节。“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是生存;“食不厌精,高屋大床”也是生存。关键在于控制好“欲望”。发展也好,追求也罢,最终要把握好欲望的“度”。
人生短暂,一晃就是百年。不论怎样都要视本身能力和条件调控自己的生存、发展和追求,切不可多思,多求分散了目标,分散了精神,而一无所获,落得个竹蓝打水一场空,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悲莫悲于精散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