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导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
小学生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引导,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索数学的奥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发展,善于思考,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基于此,为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1.1 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数学是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科目,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一个思维,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思维的不断探索,能够开动学生的脑子,开拓他们的思维,这会使他们在考虑某些问题或某些事情有更强的自我处理能力,在做事情方面能得到众多人的信赖与支持,学生会渐渐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去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全方面考虑问题数学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一个语言,一些数学领域的大咖们,他们有着卓越的成就,非凡的智商,勤奋的步伐,都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的脑细胞明显比正常人要多好多倍,教师在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这样才辅助学生进一步成长,这些例子说明,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随之而来,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逻辑能力都会有较强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思考角度中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个人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在数学领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对自身有益而无一害。
1.3 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一旦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会令学生在生活各个方面中都有所不同,在说话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会更强,表达能力提高,会明确地说出前因后果;在做事方面,学生会考虑得比较周到,伴随着冷静沉着的心情,学生会先把最坏的和最好的结果想到,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去推理一些东西,然后慢慢地去解决,冷静分析;在学习方面,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会耐着性子在数学中摸索,与数学的某个点产生共鸣,努力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2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2.1 注重数学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课程都比较基础,是为了将来更高级的学科学习做准备。但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日常教学方案的设定,充当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军人,充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当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学习意识,便能跟随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把简单的学习经验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日常生活中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
教师可以运用这个理念,制定更加完善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图形图像”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各种图形的外观和特点,给学生提供更有保障的教学课堂。当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真实的图像,便能联想到相应的数学公式,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比如桌面是长方形,其面积计算公式是“S=长×宽”,红领巾的一角是三角形,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面积计算公式为“S=1/2×底×高”,很多灯具和茶杯的底座是圆形,其直径是半径的2倍,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2”等。
2.2 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能够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通过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能够从生活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懂得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生活为基础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逐步理解数学知识,从生活出发,找到数学知识的规律。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创新性意见,根据生活中对数学的感触,说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讲授“方向与位置”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生活体验为基础,提出“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教学楼位于食堂的东北方向”,从生活中找寻与位置相关的例子,提出创新性描述位置的方法,更容易理解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内涵,懂得如何辨别方位。
2.3 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猜想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延伸更多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散自身思维,从一个问题出发,猜想多个答案,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形成灵活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除法”知识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小军家距离学校1570米,而小军4分钟走了444米,小军到学校还需要走几分钟?”并让学生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使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灵活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
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1:“小军用4分钟走了444米,那么小军按照这个速度继续行走,也就是(1570-444)÷(444÷4)=10.14分”。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2:“按照小军的速度,走完全程共需要时间:1570÷(444÷4)=14.14,再减去已经走完的4分钟,所以小军还需要走10.14分钟”。还有的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把小军已经走过的444米看作一个整体,看总路程共包括多少个444米,计算出所需的时间,4×(1570÷444)=14.14分,减去已经走过的4分钟,小军还需走10.14分钟”。这样,学生能够调动灵活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成发散思维。
2.4 引入优质数学实例,锻炼学生的解题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个问题更为重要”,数学概念知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解题能力才是当前数学课堂的关键。语言和思维两者关系密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让他们把复杂的数学例题,转变为自己熟悉和理解的数学知识。当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便能从自身的数学基础出发,有序地进行思考和探究,用严谨、规范的学习态度面对每一次数学挑战。
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有的数学问题数量繁多,种类多样,学生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点的现象。对于此类应用题,我们可以模拟例题情景,加深学生对数学例题的理解和记忆,把相关联的题目放在一起。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意识。有的数学公式其实就是加法和乘法的相互变形,比如“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和“边长×4”,实际上都是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思考、多实践操作,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加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3结束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小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培养自身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数学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配合优质的数学实例,全面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