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臭豆腐的由来简介(臭豆腐的由来简介20字)

导语:臭豆腐的由来

王致和臭豆腐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小吃,青色的腐乳块,一开盖闻起来臭臭的,但真正吃起来却很香。那这闻着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臭豆腐是怎么来的呢?跟王致和又有着什么关系呢?

据说在清朝康熙八年时,家住安徽的王致和也像其他云云学子们一样忙着进京赶考,但却并未达成夙愿,与金榜无缘。落榜的王致和独自待在会馆内发了愁,离家日子也不算短了,身上带的银两花完了,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王致和想回家都很难。一来交通不便身无分文,二来他还是想着在京城继续攻读,还想着再次应试。这对于家境并不是太好的王致和来讲真是个大难题。

王致和的父亲是个做豆腐的,王致和从小耳濡目染,也就跟父亲学过一些做豆腐的手艺,虽不精湛但也说得过去,于是王致和便在京城附近溜达了几天,找了家很便宜的房子租了下来,并添置了一些做豆腐的简单用具。每天早起磨上几斤豆子,做成豆腐去大街上叫卖,这样一来,也算是刚刚能维持日常所需的花用。

只是渐渐时至夏季,天气开始变得十分炎热,王致和的豆腐有时候卖不完,剩下的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好的储存器械,以至于第二天豆腐就发霉坏掉了。这让生活拮据的王致和很痛心,怎么办呢?豆腐一旦坏掉就无法食用,但又舍不得丢弃。王致和苦苦思索,大费脑筋。

最后没办法,王致和只能按照腌咸菜的老方法,把剩余的豆腐切成小块进行晾晒,稍加晾晒以后,找来一口别人废弃的小缸,用盐把豆腐块腌制起来密封好,然后就停业歇伏,暂时一心攻读,想等挨过了炎热的夏天再说。

转眼间,一个夏天过去了,秋风乍起,天气开始凉爽了。王致和便又开了做豆腐的买卖。只是经过了一个夏天,他早已把腌制的那缸豆腐块给抛到脑后了。

这一日,他正忙活着磨豆子,不留神脚一下子踢到了一口小缸上,疼的王致和跳了起来。低头一看,这才猛然想起来是前段时间那些每天剩余的舍不得扔的豆腐。王致和赶忙蹲下来打开密封的缸口。打开缸口的一刹那间,一股臭气扑面而来,王致和本能的把头歪向一边,用手扇着风,缓和那股臭味。适应了一会后,再看缸里的豆腐块,豆腐块已经变成了一种青色,王致和好奇的拿出来尝了一点,回味之余,就感觉入口时臭,但是回味起来却有一股很浓郁的香气,虽然算不上是美味,却也耐人寻味。

王致和自己先是就着馒头吃了几天,越吃越觉得好吃,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应,最起码这可以证明这豆腐块没有毒。于是王致和便把这缸豆腐块挖出来一些分给了街坊邻里。大家品尝之后都夸赞王致和腌制的豆腐真是不错,口感甚佳。

再说王致和多年以后由于屡试不中,渐渐的不再执着的一心只想考取功名了。他决定弃学经商。主意打定,王致和便在卖豆腐至于开始研究臭豆腐的加工方法。这种辅食成本低,价格也同样低廉,又容易存放,因此很适合大众人们消费,所以渐渐的开始变得销路旺盛起来,王致和也渐渐的从做豆腐转行专门做起臭豆腐来。

后来生意日渐红火,王致和又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买下来一处铺面房。这时王致和的臭豆腐已经家喻户晓了,随着生意的兴旺,他开始为了满足更多人们的需求由零售行业渐渐兼入到批发带零售。

到了康熙十七年冬天,自王致和独创的臭豆腐以后,又经过了很多次的技术配方改进,逐渐的完善成一套很具特色的臭豆腐生产工艺,随着臭豆腐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品质也越来越高,深受人们喜爱。

一直到了清末,据说臭豆腐传入了宫廷,还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慈禧太后还将其专门列入了自己的御膳小菜之中,只是慈禧太后嫌弃 “臭豆腐”这个名字不雅,按照臭豆腐的颜色及形状给取名“青方”。

朋友们,你喜欢吃臭豆腐吗?我真吃过,真的很香,本身是很抗拒那个味道的,但是吃过一次后,真的就爱了。不信你试试?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