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什么是质量你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

导语:如何理解什么是质量(续)

看了上一篇文章《用物理与化学融合课程去认识什么是质量》,有人却不以为然,说质量概念很简单,借用重量然后去掉重力的影响(除去那个重力加速度g)不就得到了质量,比如,我往台秤上一站测得体重为70公斤,这就是我的质量!用数学去绕一大圈,人都绕晕了,简直是多此一举!

如果行得通的话,用物理实验去验证的确比数学推导来得简单得多、容易得多、直观得多。还有,很多时候从总体去看也确实能够把一个概念理解到八九不离十:

1)分子组成某个物质后,只要分子不跑,它不增不减,质量就不变。

2)天平一端盛放的是盐,另一端放的是铜材质的砝码,天平达成了平衡时,不管盐和砝码的铜两种材料的分子多大多小、分子的质量多“重”多“轻”、甚至它们的分子数量哪个多哪个少,总之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至于分子与分子的间隙、晶体之间的间隙大或小,更没必要去了解。

但是,出现如下的情况可能就有些迷惑了,

1)地上的一滩水(假定1公斤)被太阳一晒、风一吹,它们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去了,原来的1公斤水都变成水蒸气后有没有变轻,如果没有变轻,那它为什么会跑走?

2)水变成冰时体积为什么会增大?

3)之前讲到铁分子Fe的相对质量是56,水分子H2O是18,比值约3倍多一点;而铁的密度是7.8公斤每升,水的密度是1公斤每升。假定水分子与铁分子的大小相同,组成水和铁分子之间的间隙也相同,铁的密度应该比3公斤每升多一点才对;但事实上铁的密度是3的2.6倍,为什么?

问题提出来后,思考问题的视角——思路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从微观角度,理解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是怎么回事,分子又怎么影响了质量和密度,这些问题可以引刃而解。

答1)问:水变成水蒸气,分子质量不变且分子数没有减少,所以质量并没有减少哪怕一丁点。它之所以会升到空中,是因为水蒸气分子H2O相对质量只有18,比空气中的氮气N2(相对质量28)和氧气O2(相对质量32)都轻,就像在水里一样,水蒸气分子会受到来自周围空气的浮力而往上往天空升腾,这种现象叫与传递热量时的空气对流模型是一致的。

答2)问:先不回答问题,举一个例子,一节火车车厢全是站位,一种方法是让人整整齐齐地排列往里面装;另一种是只要有空隙就往里塞人,哪种方式车厢可容纳的人多?真有可能是第二种方式容纳的多,大家也许不同意:水结冰后变成了晶体,相当于把微观的小如分子的“人”排列整齐了往空间里装,实际上会多一些空隙导致体积得增加百分之十几。而水作为流体渗透性很强,能够被填的非常紧密,看来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其实非常之小,比固态还小,有可能最小。

这就容易理解古今的伟人们爱把老百姓比作水了,无论是载舟的水,还是汪洋大海的水,太顺了,还自觉地缩小活动空间,都不需要使什么劲,必要时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幸许还能再装一装更多的。争取个体都组成晶体,基本空间有保障;成了水蒸气,空间更是大得可以自由飞翔。

答3)问:沿着问题的思考方向,我们继续隔离影响因素,这次只假定水分子与铁分子中的间隙所占的空间比例是相同的,只能得出的结论是,铁分子比水分子的质量大,约3倍,其个头还小,相当于只有水分子的2.6分之一,最终达到7.8倍水的密度的结果。

注:实际上铁在微观上由铁分子(也是铁原子)排列成晶体结构,然后由晶体结构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我们看到的铁,有可能铁分子之间的间隙所占有的空间比率略大,就像冰比水分子之间的间隙更大一样;

当然,也可能铁分子Fe之间的间隙可能更小,导致实际占用空间小的缘故。初步判断这个解释与事实不符,要去验证可以通过做物理实验,正是这种好奇心是探索客观物理世界的动力源泉。

在此文中对质量与密度的认识探究中,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用数学逻辑去思考去探究物理问题,可以找到有价值的思考方向,就像用理论指导实践一样,至于哪个推断是正确的,可以用物理实验结果来评判,实践也可以反过来修正理论。

给我几天时间,下次准备详细探讨《水蒸气怎么凝结变成了雨》。

能够学习本身就是不小的突破,也可扩大舒适圈,获得更大的自由!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