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运动式执法的危害(运动式执法出现在哪些领域)

导语:“唐山风暴”应警惕“运动式执法”带来的弊端

运动式执法的危害(运动式执法出现在哪些领域)

中国长期以来习惯于,因网络举报引起各方重视、领导批示,举一反三的“运动式执法”即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执法措施予以解决,本无可厚非,但“运动式执法”对法律衡平、稳定的破坏等弊端不得不予以重视。

实际上,“运动式执法”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般而言,运动式执法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关部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动员自身资源,对某些管理顽症进行集中清理整顿。二是暴风骤雨般的执法方式在短期内确实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执法一结束,大多顽疾又恢复了原样。

动辄采用运动式执法,在于忽视了“运动式执法”的弊端。

一、“运动式执法”容易助长执法者的选择性和随意性执法行为。

二、“运动式执法”容易使人们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能力和政策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三、“运动式执法”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投机心理。认为只要躲过了风头,就还能东山再起。

四、司法实践已充分证明,“运动式”执法也是导致冤假错案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动式”执法对法律自身的衡平、稳定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其设定指标,且必须完成,由此造成“只求目的、不计方式”,甚至出现因为实现“从重从快”而“拔高凑数”等恶果;赶上了就严判,躲过去了就轻判。忽视程序正义的执法过程极易导致冤假错案。

为遏制“运动式执法”滥用、乱用现象,维护法律的稳定性,特建议如以下:

一、 加大法制宣传,提高执法、司法机关认识:“运动式执法”是紧急措施,非必要不得启动。

二、 加大“运动式执法”启动程序管理,建立“运动式执法”审批和可行性评估制度。各级政府拟采取“运动式执法”的,必须事前就执法风险等可行性事项进行评估,坚持对社会影响最小的比例原则,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通过方可为之。

三、 梳理常发、多发问题,制定严格和科学的社会管理机制,对社会进行常态化管理,减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式执法的适用。

四、 加强对“运动式执法”的过程监管。

设定目标必须科学、符合实际,切忌好高骛远;严守法定程序,恪守程序正义;拟实现目标与程序正义冲突时,应恪守比例原则为之;“从重从快”必须以“依法”为前提。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