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下一句怎么接(得饶人处且饶人下一句才是精华)
导语:“得饶人处且饶人”是这么回事吗?上句尽显霸气,流传成千古名言
每个人都少不了和他人打交道,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敬重。与人打交道的同时,免不了会为了自身利益讨价还价。即使和他人产生矛盾或者冲突,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这一辈子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难免会和阴险小人打交道。如果经常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和他人大打出手。或一味的打架斗殴、无礼谩骂,会导致彼此之间矛盾更深。
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说出了人生的大境界。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绝了,因为人生就如一个大圆圈,兜兜转转总会再次相遇。
说不定曾经的“敌人”,就是将来的“朋友”,所以“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给人留下最后的尊严,不能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如果对方是阴险小人,那么在以后相遇的时候必定会报复,导致在以后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阻碍。
不把事情做绝,给自己或他人留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一、得饶人处且饶人民间俗语“得饶人处且饶人”,说出了处理问题的方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公平、公正,所谓“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是对是错总有自己的一番定论,所以做事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既表现自己的宽容大度,因为他人留了弥补过错的机会。
“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宽恕他人的不良行为,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在事业和生活中,多了一个朋友的同时也少了一个敌人。
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天生都有善良的本性,是生活环境让欲望膨胀,从而掩盖了原本善良的一面。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天生就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所以宽恕他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无论是善良还是邪恶,主要源于自己的私心和嫉妒心。有一句话说:“人生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对于那些嫉妒心强的小人而言,“宽恕”并非是一个好的结局。但是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能让自己更轻松、心里没有负担。
“得饶人处且饶人”上半句更霸气有力,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最早出自一首古诗: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从这首诗歌的表面上去理解,可以发现就是劝诫世人,一定要虚怀若谷切莫斤斤计较。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上半句,“自出洞来无敌手”写出了,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甚至成为绿林好汉自我夸奖的代名词。就像人们所说的“打遍天下无敌手”、“唯我独尊”等,见识短浅狂妄和口无遮拦。
二、自出洞来无敌手通过诗句,我们了解到“自出洞来无敌手”,表现出自己的下棋技术高超,并不是打架没有对手,或者天下无敌的意思。
但是经过多年的传承,一些绿林好汉就将“无敌手”变成自己的口头禅,听起来非常张狂、霸气。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写出了为人处事之道。前半句霸气后半句文雅,将人生的哲理尽显其中。
即使拥有超人的才能,甚至达到“无敌手”的境界,也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对他人的宽恕,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做事情不顾及后果,凭着自己内心的“正义”挖苦别人。做事不给人留余地,看起来是在惩奸除恶,其实是把自己的后路也堵死了,最后吃亏的也许是自己,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有道理的。
结 语我们所熟悉的一些民间俗语,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经验。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要一板一眼的去遵守,但是应该有选择性进行学习和传承。根据古人留下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处理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未来才有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告诉人们永远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事情一定要大度。“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够笑口常开,让自己的心更平和,人生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