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蜂鸣器简单的驱动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

导语:电路设计找茬:蜂鸣器驱动低级错误电路分析

最近在带新人小弟做项目,让小弟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单片机外设电路,其中需要用到蜂鸣器。电路设计好之后,原理图发给我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比较低级切容易犯的小错误,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有问题的原理图

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分析问题就来了,用上图所示的电路驱动蜂鸣器可能存在驱动电流不够,从而导致蜂鸣器不响得现象。分析如下:

三极管流控型器件,当单片机的管脚输出5V高电平,三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时,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计算如下:Ib=(5-0.7-Ui)/4.7k,由此公式可以发现,Ib的大小还取决于Ui,Ui是蜂鸣器的导通压降,如果Ui较大则可能导致三极管不导通,从而导致驱动失败。

那这个电路该如何设计呢?一般在用NPN三极管驱动蜂鸣器时,通常将蜂鸣器至于集电极,设计电路如下:

正确的原理图

将蜂鸣器至于集电极后,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b=(5-0.7)/4.7k,从而消除了驱动器件的压降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下面解释一下上图中两个电阻的作用。

电阻R1的作用:限流电阻,防止基极电流过大损坏二极管。

电阻R2的作用有两个:1),下拉电阻,可消除因干扰导致的蜂鸣器意外发声问题;2),提升三极管的导通电平,如果没有R2,则基极端的电压超过0.7V则可能导致三极管通道,有了R2则基极端的电压超过一定程度时才可能使三极管导通,具体的计算方式大家可以计算一下。

精彩文章推荐1:单片机驱动继电器电路分析;

精彩文章推荐2:蜂鸣器大扫盲,什么时有源和无源蜂鸣器;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那就收藏、转发、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