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紫砂壶调砂是什么意思(紫砂壶调沙的优缺点)

导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紫砂壶的调砂工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调砂就是在练生泥时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细的熟(或半熟)砂粒.(注:熟砂粒,烧过的紫砂泥,不含化工原料)。

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泥中调砂,不是以次充好,更不是偷工减料,其中确有玄机。

大彬款平盖紫砂壶

调砂可以增强泥料的可塑性。

制壶过程中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调入合适的砂还方便制壶。烧成成品由于里面含砂,增强了透气性,更利于泡茶。

陈仲美款仿古天鸡壶

清 陈鸣远蕉叶纹圆形水盂

调砂主要是为了减少收缩率

调砂应该是非常古老的工艺,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开始学会烧制陶器时就知道要掺入一定比例的砂子。因为砂在烧制的过程中是不收缩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同样的,紫砂各泥料的收缩率高低不齐,为了便于成型减少收缩率,提高成活率,在紫砂泥料中是必添如一定量的粗砂或细砂的。当然,泥料和所调之砂必须均匀得当,烧成后壶面感官才能饱满均匀,壶表质感也强烈。

清 紫泥调砂扁灯壶

紫砂壶的工艺技巧众多,而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其中紫砂调砂、抽砂、铺砂这三种工艺在众多的紫砂工艺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第一、调砂工艺。

紫砂调砂工艺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度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较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件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大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科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现,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清早期 陈汉文制鸳鸯形水洗

第二、铺砂工艺。

紫砂铺砂工艺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

(1)台撒铺砂法:

先将缸砂或紫砂泥沙按预想的艺术效果洒在泥凳台面上,布局可似繁星点点,疏密结合,粗细结合,自然不僵。然后将泥片扑打在砂上,使砂按预想的布 局粘在泥片上,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平整地嵌入泥片内。

(2)撒置铺砂法:

先将泥片铺在泥凳台面上,然后将缸砂或紫砂泥沙用手撒发或拨法撒置于泥片表面,再敲打平整。

(3)点压铺砂法:

在紫砂半成品泥坯上,按预想的艺术效果一粒一粒店压在泥坯上,用鳑皮刀压抚平整。此法一般用在较小的器件上铺砂装饰,也可用铺砂装饰的效果调整上。

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融的现象。

汪寅仙制 浣纱童子壶(紫泥调砂)

清早 伯俊铺砂六方淡然壶

第三、抽砂工艺。

紫砂抽砂工艺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例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总之,调砂、铺砂和抽砂主要是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紫砂器具有更丰富多样的自然性外观色泽和胎质效果。鉴别铺砂和调砂的方法很简单,器物内外颗粒效果一致即为调砂,内外颗粒效果不一致即为铺砂。

调砂笠帽壶

清早 铺砂圆壶(泥料细节)

清早 铺砂圆壶

清雍正 调砂端把壶

清早 伯俊铺砂六方淡然壶

(泥料细节)

李慧芳制 豆型壶 绿泥调砂

段泥调本山绿泥 李园林制

泥料细节

清早期 紫泥调砂玉带壶

清 龙文款汉瓿壶

泥料细节

底刻“万历丁未孟夏之月 大彬”铭文及款识

明末清初 时大彬款 调砂螭龙钮扁壶

大彬款僧帽壶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南街壶娘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