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如何放置能让房间温度尽快降下来(电风扇怎么放房间会通风)
导语:电风扇如何放置,能让房间温度尽快降下来?以前的方法居然是错的
随着我国从南到北的区域逐渐进入夏季,天气也慢慢变得燥热起来,这个时候空调和电风扇也将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里没有安装空调、或者不习惯使用空调的人们,此时对于电风扇的使用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大家在使用电风扇的时候,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电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降温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时候反而越吹越感觉到不舒服。而在我们传统使用电风扇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方式,都是将电风扇正对着我们的身体去吹,殊不知,近期国外有研究人员做了相应的实验,证实了这种吹电风扇的方式原来是错误的,并不能起到快速使室内温度降低的目的。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吹电风扇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最重要的结果,一个是加快空气流动,从而提高人体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速度,从而带走身体多余的热量。另外一个就是降低室内的温度,使人体尽可能地处在最适宜、感觉最舒服的温度区间。假如第二个目的达不到,室内温度没有有效降下来,那么虽然汗液也通过空气的流动蒸发出去了,但是蒸发的效率会变低,人体同样感觉不是特别舒服。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 ,让电风扇吹起来后,既能加快空气的流动,又能快速降低室内的温度呢?
国外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主要内容就是拿一条长长的、一端扎口的塑料袋,然后用嘴吹气的方式,看看怎么样才能让塑料袋在最短的时间内充满气体。一开始,实验人员用嘴紧贴着塑料袋开口的一端进行吹气,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塑料袋鼓起一半。
然后,实验人员换了一种方式,在吹气时,让嘴距离袋口保持一些距离,这个时候,即使他吹一两口气,袋子也基本上全鼓了起来。这两种吹气方式产生如此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定律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是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于1738年发现的,其主要内容是,当气体或者液体沿着特定的通道或者管路流动时,随着流动速度的增加,那么液体的静压相应会减小,反过来流动速度减小,流体静压将增加,但是流体的静压和动压之和保持不变。
在飞机的制造时,在机翼形状和结构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伯努利定律。在飞机飞行时,当气流吹过机翼时,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较上表面低,所以下表面受到的静压将高于上表面,因此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托举力,从而确保了飞机飞行姿态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在做上面的实验时,由于从嘴吹出的空气距离袋口有一段距离,因此产生了较强的空气流动,从而带动周围空气向着产生的低压区流动,相当于把周围的空气给压进了袋子里,从嘴吹出的气体,相当于是一个“催化剂”,不用怎么用劲,空气“乖乖”地“跑步前进”了。
这个原理,如果应用到电风扇吹风上,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作用来。实施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再用电风扇直接对着我们吹,而是将电风扇对着窗户向外吹,这样,就会将室内的热空气吹向室内,而室外的空气会源源不断地向着室内这个“低压区”流动,从而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当然,这种操作的方式,需要几个额外的条件共同来配合实验或者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否则效果也不佳。
第一,室外的温度不能太高于室内的温度,比如在夏季晴朗的中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从室外补充进来的空气温度更高。最好选择在夏季的夜晚、或者外面正在下雨的时候。
第二,电风扇正对着吹的窗户最好是阳面的,同时也尽量打开与之相对、阴面的一扇窗户,这样更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对流,而且补充进来的空气温度更低。如果室内只有一扇窗户,那么可以选择把房屋门打开,将另外一间屋子的窗户打开。
第三,电风扇与窗户的距离要科学,最好在0.5-2米之间,具体数值依据房间的大小和布局来定,可以尝试放置在不同位置,亲自感受一下凉风从外面吹进来的强度大小,最后调整到合适的距离,使空气流动速度变得最快就可以了。
不少网友用这个方法,在炎热的天气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室内的温度降下来,而如果用传统的吹电风扇方法,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有的还达不到明显的降温效果。
日常生活中利用伯努利定律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消防员快速排出室内浓烟的方法,就是拿一个鼓风机或者电风扇,在室内正对着一个窗户吹,同时在正对着这个窗户的另一侧窗户外面,向室内吹风。
原来我们之前吹电风扇的“打开方式”是错误的呀,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照着上面的方法一试,肯定会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本文内容由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