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杆子是什么意思(杆子的杆还念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你知道杆子在历史上多指什么,它与乞丐、蹚将啥关系?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杆子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杆子是什么意思?(杆子的杆还念什么)

《史记·秦始皇纪》中称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来则称农民起义为“揭竿而起”。

丐帮组织的崇拜也是以杆子为标志,在清代,大抵以县为治,各有管理乞丐的行帮首领,名叫“丐头”。丐头总是一支木棍,即所谓“杆子”作为权力的象征,究其实不过是乞讨时所持打狗棍的抽象崇拜,于是成为标志。因而,属于丐帮中的人,又称“杆上的”。帮主的“杆子”尤如“尚方宝剑”,凭此惩治违反“帮规”的叫花子。新任丐头先要祭祀祖师和杆子,标志受权。事实上,如同《史记》中记述的,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里,“杆子”非但仅指打狗棍,还是好汉们“聚义”的隐指。明、清乃至民国,绿林聚义举事或结为集团称“拉杆子”,就是这种说法的延续。因而,“竿”之为“杆”,字别而取义一致,是隐化。

进入民国后,由于多种原因,各地丐帮组织不断庞大,几乎每一个地区,尤其是通都大邑都有相应的组织。

北京的丐帮有“黄杆子”和“蓝杆子”。“黄杆子”是由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所组成,是高级丐帮,丐头由王公贝勒担当。

“黄杆子”丐帮平时不出来沿门叫化,只是在端午节、中秋节或年终时节到各店铺去讨钱。到时候,两三人一伙,有的唱曲,有的敲鼓板。每到店铺门面,即有店中伙计出来,把至少五枚大钱先高举过头,然后再恭恭敬敬地放到鼓板上。如哪家违反规矩,他们转身就走,次日即来人更多,再次日又增,围在店前,不讨钱,也不恶作剧,却使店家无法营业。

“蓝杆子”是普通乞丐组织和丐头的称谓。成员由贫苦无靠者、孤寡废疾者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底层人士所组成。对于大凡新来的乞丐,务必得把三天之内的全部乞讨所获送给丐头,名叫“献果”,献得越多,则越光彩。平时,即将乞讨所获两成左右抽出献交丐头,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店家或喜主还额外多给丐头赏钱。丐头不轻意随身携带象征其内部权力地位的杆子,总是随身用一颗又粗又长的旱烟管来标志内部身份。

河南豫西一带山高沟深,十年九旱,种地收成不佳,为改善环境,百姓们往往要在山腰间挖沟筑堰,垒石砌坝,阻挡山水,不致使水土流失。因而,开山凿石,引沟挖渠成了冬季农闲时候,男人所从事的一项主要活路,也是较为轻松一点的活路。从事这项活路的人,大都有把好手艺,甚至有的本身就是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等。

每年冬春季农事稍闲后,到收麦时止,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这种劳作,他们在做工时集成股杆,各有首领统率,被称作“蹚匠班”。

这些像叫花子一样的“蹚匠班”在山里劳作,一股一伙也称“一杆子”,如同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捻军一样,每一杆都举荐一位耿直公道的人做“杆头”,出外联系活路,分发工钱,处理纠纷等。

杆头在杆子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杆子们对其忠心耿耿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某村需要修筑工程时,就找“蹚匠班”有威信、信用好的“杆头”商洽,双方商定工价和时间,由“杆头”包干领做。“杆头”包到活后,自去物色适当人选 (多是三十岁以下的男人),组成班子前去做工。

“杆头”有大杆头、二杆头、三杆头之分。“杆头”不在时,依次由其手下的二杆头、三杆头负责领工。做工前,雇主先付工价的三分之一,待工程进行一半时,再付三分之一,至最后完工,才付完剩余的三分之一。“杆头”按出勤天数发放工钱,衣食则需自理,当时仅豫西鲁(山)、宝(丰)、汝(州)、伊(川)等县就有“蹚匠班”成百上千杆,达数万人之多。

当然,这些杆子与普通贫民不同,他们集股成群,各有首领,多是换贴结拜的弟兄,内部有着严密的组织,多为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男人,都为生活所迫而从事于此的。这些人三人一杆,五人一拨,闲聚忙散,没有固定的做工地点,哪里给的薪水多、工头说话和气,便相互一邀涌向哪里,流动性极大,四处乱跑乱蹚,当地人把这些说走就走说来便来的匠人们称作是“蹚匠”或“杆匠”。

由于做活的地方多是穷山恶水,民性剽悍,历代官府都把这些地方看作冲军发配之地,多不愿到此就任,导致这些地方天高皇帝远,藏污纳垢,盗贼土匪出没频繁。手握大刀、纵横自如、吃穿不愁、令人眼馋的土匪刀客生活,逐渐使匠活处于淡季啃干馍、喝泉水的蹚匠们心跳耳热起来。一经初步组织,这些人往往便成为抢劫的“杆子”。

久之,在豫西伏牛山区,一伙“蹚匠班”便滋生出一杆盗匪。这些“蹚匠”、盗匪多出身贫民,不堪忍受贪官酷吏、土匪豪绅压迫、苛捐杂税盘剥等揭杆聚众闹事,以寻求活路,被迫落草。他们或啸聚于密林深谷,或盘踞于山脊岭寨,或割据乡村,或纵横异地,劫路、绑票多捡富门大户,杀贪官抗官兵,报私仇除愤怨,常被官府豪绅诬其为土匪、盗贼。而这些人一般都崇尚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古训,对于贫民百姓不但不掠不劫,不骚扰地方,甚至还拿出抢来的财物予以周济,这种头裹巾帕,骑着快马,来去自如的“蹚匠”颇似旧时武将风格。因此,百姓不仅不惧怕“蹚匠”,“蹚”即徒步涉水。“蹚”与“踢”相通,本来有“行为不端”的意思,“蹚将”也就被当局和富户用以诬蔑起来抗暴的人,而贫民们称叫起来则颇有褒扬之意,在褒扬之中,人们在口语里把“蹚匠”或“杆将”演变成“蹚将”。蹚将聚结一起或登“架子”(山)、或外出打劫称“起杆”,往往在走之前要举办一定的形式,求神拜佛或祭祖许愿,以寻求神的护佑。(潘运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你知道杆子在历史上多指什么,它与乞丐、蹚将啥关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