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弟的真正原因历史(李世民杀兄有什么报应)
导语:李世民杀了兄弟,会不会再杀父亲,事后的几个细节说明了一切
世人都觉得,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杀兄弟,显得心狠手辣。既然如此,当初他为什么不一并把父亲李渊也杀掉呢?因为留着父亲,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者,父亲是皇帝,权力很大。对他杀兄弟这件事,会不会很生气而给予打击,从而处理他?二者,李世民对皇位志在必得,他做出杀兄弟的事情后,李渊还会不会立他为太子?又会不会让位给他?
(李世民剧照)
总之,一切都是未知数。反而,如果除掉父亲李渊,当皇帝的事情就完全落到实地了。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不那样做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又是皇帝,李世民如果杀李渊,那就是弑父弑君,不孝不忠,是千古罪人,他怎么敢那么做呢?
但是,实际上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已经是弑父弑君,不孝不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建成是长兄,所谓“长兄为父”,杀兄相当于弑父。还有,李建成又是东宫,其他皇子与东宫的关系,就相当于臣子和皇帝的关系。因此,杀掉东宫太子,也就相当于弑君。
既然已经做出了不忠不孝的事情,再多一件,似乎也是无所谓的。那么,李世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我认为,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做出了“弑父”的举动,只不过他后来发现,没有必要这么做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后,立刻让尉迟敬德前往临湖殿见李渊。要知道,当时尉迟敬德是穿着铠甲,手里拿着长毛,全身血淋淋进去的。
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尉迟敬德的这种打扮。要知道,古代大臣见了皇帝,是绝对不敢穿铠甲拿武器的。
(尉迟敬德剧照)
当年汉文帝的使者去见周勃,周勃因为害怕,穿上了铠甲。这事立刻被汉武帝揪出来,认为他是想造反。总之,见皇帝的使者都不准穿铠甲,何况是见皇帝。
除了不准穿铠甲,更不准手拿武器。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但凡朝堂上有一个人手里有武器,秦王也不会逃得那么狼狈。一个大臣如果有权力手拿武器,那将是朝廷给他极大的恩惠。我们看《三国志》,里面写到了好多次包括曹操、司马懿之类的权臣,最后获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三种特殊的待遇。“剑履上殿”就是说可以腰挎宝剑,脚穿鞋进殿去见皇帝。可见,要获得多大恩惠的人,才能做这件事。
还有,尉迟敬德身上血淋淋的,要知道,他身上的血,很大一部分是李元吉的血,因为李元吉是尉迟敬德亲手杀死的。尉迟敬德身上溅着李渊儿子的血去见李渊,那对李渊将是多么大的震撼!
总之,尉迟敬德所有的这些打扮,都是为了吓唬李渊。
这其实只是李世民的第一步计划。李世民还有第二步、第三步计划。
当尉迟敬德见到李渊以后,立刻对李渊说,外面太子和齐王造反,对您老人家不利,我是来保护您老人家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您老人家,您赶紧把兵权交给我吧。你要不交给我,别人拿到了兵权,事态就没办法控制了。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兵权是皇权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皇位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兵权在手,皇位才能安稳。如果兵权不在手,皇位就岌岌可危。
(李渊剧照)
李世民在让尉迟敬德逼李渊交出皇权的时候,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当时李渊的步骤就是,先吓唬李渊,吓住他以后,再逼迫他交出兵权。如果他爽快地交出兵权,就以保护他为由,把他软禁起来。如果他不交出兵权,那么,尉迟敬德可能就会动武。
好在李渊很配合,没说什么,就把兵权交给了尉迟敬德。这就是第二步。
还有第三步。第三步不是由尉迟敬德来完成的,是由萧瑀和陈叔达来完成的。当时李渊交出兵权后,只是伤心感慨道:“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于是,萧瑀和陈叔达便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就是说让把朝政大事交给李世民。
这两个人是不是已经被李世民事前收买了,我们没有根据,不能妄下结论。但是这两个人在玄武门之变后,其他朝中大臣都降了官,而这两个人不降反升,因此也不排除李世民曾收买过他们。
如果当时李渊不同意,那么,尉迟敬德就在身边,他照样可以对李渊不利。不过,李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封李世民为太子,把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几天后,立刻禅位给他。
总之,李世民安排的这几个细节,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