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功绩(崇祯勤政为什么亡国)
导语:崇祯帝勤于政事,力图中兴,为何成亡国之君?这与其性格有关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时分,万念俱灰的崇祯帝登上紫禁城后面的煤山,自缢身亡,终年三十三岁。崇祯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成很高,因为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一直想中兴明朝。那么崇祯帝到底为何失败呢?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我们从崇祯帝入手,就会发现其实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崇祯帝成为亡国之君,与他的性格有关!那么崇祯帝朱由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崇祯帝的负面性格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性情急躁、猜忌多疑、刚愎自用。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崇祯帝虽然出生在皇室,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然而环境却是相当恶劣的。
在崇祯帝幼年时,他的生母刘氏就死于非命,从小就没有母爱,而父亲也不管他。十几岁时被封为信王,当时魏忠贤、客氏专权,朱由检依然在战战兢兢生活。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性格,为保全性命而猜忌多疑,不再相信任何人。
急躁、多疑、刚愎自用,这些性格影响了崇祯帝的命运!当时,明朝正与清朝作战,皇太极亲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引发城内恐慌,人们纷纷传言,是袁崇焕与皇太极勾结。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的多疑性格就展现了出来,他最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还比如说,在松锦之战期间,主将洪承畴主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但崇祯帝不管那么多,直接干预前线指挥,一再下旨催战,结果帮了皇太极的大忙。清军将十几万明军包围,予以全歼,让明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崇祯帝性情急躁,多次干预前线作战,孙传庭就“深受其害”。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在崇祯帝的催促下,率军与李自成作战,结果因粮饷不足,遭到惨败,“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经过这一次,崇祯帝没有吸取教训,导致第二年汝州之战的惨败。
崇祯帝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但结果却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明朝陷入不利状况后,崇祯帝刚愎自用的性格又凸显出来。比如与清朝议和时,消息泄露,引起朝野的轩然大波,他为了撇清关系,直接将兵部尚书处死。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明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此时,崇祯帝有两个选择,要么赶快南迁,那么赶紧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入援。但在这两件事上,刚愎自用的崇祯帝一直希望由朝臣提出,然后自己再予以采纳,结果朝堂上争论不休,耽误大量时间。
直到临死前,崇祯帝仍然没有醒悟,他说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这就好比现在,公司倒闭了,老板却说,与我无关,全怪员工们无能!
参考资料:1.《明史纪事本末》;2.《明史》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