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者对的人指的是什么(作为一个领导者领导者的权利和职责是什么)
导语:孟子日课016丨作为领导,你的地位决定了你的职责
孟子雪宫论政,如何论述君民之间的关系。欢迎你留言交流。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05》)
齐宣王在雪宫召见孟子。他问孟子:贤者也有这种快乐吗?
这与立于沼上的梁惠王的问话,何其相似。孟子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有。如果他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一国之君有快乐却不同他的百姓一起享受,也是不对的。
不得其乐而非其上,这是不安分,确实不对;但是国君荒淫奢侈以致民怨沸腾,那就有失君道了。作为领导,你的地位决定了你的职责,你需要对下面的兄弟负责,而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孟子认为: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自己的忧苦,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苦为自己的忧苦。和天下之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人心都是相通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也是百姓最朴实的生存哲学。孟子的主旨是以民为本,所以其一切的百姓为着眼点,以激发人的良知为基础,去追求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幸福。有论点,必然有论据。孟子给出了齐景公的例子。
齐景公问晏子: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山一游,再沿海南下,直到琅琊。我怎样才能和先王的巡游相比拟。
齐景公炫耀之心理由此可见。这似乎也是人性。庆幸的是倘若有良臣辅佐,却也是百姓之福。转附是今天的烟台芝罘岛,朝舞即今天荣成的召石山。且看晏子是如何回答的:
晏子首先讲了巡游的法度。天子到诸侯国去叫巡狩。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都是为了工作,没有没事闲逛的。春天巡视耕种情况,对贫穷的百姓予以补助。秋天考察秋收情况,对缺粮的百姓予以救济。夏朝有句谚语说: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读经典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制度的传承。领导视察,下属述职,自古皆然。为百姓着想的,百姓拍手欢迎;倘若国君不出游,百姓反而不乐意。游、豫,巡游之意。《释名》曰:
春行曰游,秋行曰豫。
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国君一出巡,兴师动众,粮草辎重。饥饿的人得不到吃的,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所有人都切齿侧目,怨声载道,这恐怕离百姓作乱不远了。这样的出巡,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浪费饮食如同流水,流连忘返,皇亡无行,使诸侯都为此忧愁。
国君一出门,就前呼后拥,沿途百姓都要跟着倒霉,甚至地方官员都疲于应酬,苦不堪言。百姓避之唯恐不及,难免怨言四起,官逼民反。睊睊(juàn),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也,相也。谗,毁谤。接着晏子解释了什么是流连荒亡。
人君之为乐,恣情快意,流荡而无节,就如放舟随水,顺流而忘返的一般,这叫做流。
随欲而为,留恋而不舍,就如挽舟上水,逆流而忘返的一般,这叫做连。
以狩猎为乐,而不知节制,这叫做荒。
以饮酒为乐,而不知节制,这叫做亡。
先王巡狩,都是忙于工作,而没有流连荒亡的行为。最后晏子将问题的决定权交给齐景公,是结合工作的巡狩,还是流连荒亡的游乐,你选哪一种。
齐景公听后,大为高兴。先在都城内做好准备,然后驻扎郊外,拿出钱粮,救济穷人。又把乐师叫来,说:“给我创造一首君臣同乐的歌曲!”这个就是《徴招》《角招》,歌词说:畜君何尤?这就是说晏子能畜止国君的欲望,时爱护国君。
做下属的职责就是为领导分忧,对领导的过失,更是要及时更正而不是视而不见,更不是幸灾乐祸。齐景公确实不够低调,还是炫耀的一把。但他也确实是为百姓做了好事,值得肯定。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