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怎么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下一句是什么)
导语:“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观念!请看,何为“初”?
“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观念!请看,何为“初”?
作者:红岭浸道
因为对“人之初,性本善”的否定,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兴趣,想让我解读一下“初”字。
“初”字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具体到这个“初”的本义,可能少有人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初”字。
这个是通说,连《说文解字》对“初”字也是这样解读的:“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但是这种解读,我本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行,不然对“初”字理解不容易到位。
“初”字确实是一个“衣”加一个“刀”组成。
但这个“会意”被大多数人“会错了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造字时代人们的“衣”:大多是“麻布”,极少数贵族为“丝织品”,我觉得不管是“麻布”,还是“丝织品”,在做衣服的时候,他们采用的原则是:尽量不动刀,适当缝制。
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的“锁边技术”所导致,如果裁剪过度,则此布料一定会极容易“脱边”,从而大大减少该衣服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先才做得衣服是那么“宽大”,几乎用一整块布料不怎么裁剪,披到身上就是一件“衣”。大家看看古代的一些画作,就有这样的观感。
既然“初”这个字中的“刀”,不是动刀裁剪,那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那时,麻布为主流。制作麻布的第一道工序是什么呢?就是割取贮麻植物茎杆上的“麻丝”,对,就是用刀割取麻丝。然后才会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浆洗等工艺,这些都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还是回到割取麻丝问题。
这是制作衣服的第一步,当时造字是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造的字,让当时人们一看这个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衣”加一把“刀”组合在一起,人们就一眼看出是做衣服的最早的一个步骤。
至于“初”的读音,与其他事物刚刚出头的意思相近,于是就读作“chu”,用的是“同音近义”原则。
这就是“初”字的原始含义:事物还没有成形之前的最早阶段。
“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初,也是指人最早还没有成人,或者还没有形成固定价值观以前的阶段。
在“七岁女孩把三岁男孩扔进井里”的事件中,七岁女孩应当属于“人之初”阶段,所以主导她行为的是其“天性”,所以我当时的结论是,“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观念。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