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的床代表着什么)
导语:“床前明月光”的“床”怎么就不能是睡床呢?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静夜思》。
关于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版本较多。综合来看,《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时年李白26岁。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此时游资耗尽,诗人寄居旅舍,而卧病在床,望见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闻名的名诗。
李太白年谱(节选)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二月,玄宗自选京师诸司长有声望的十一人,为诸州刺史(地方长官)。四月,改集仙殿为集贤殿。十一月,玄宗在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时连年丰收,各种米价颇贫贱。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时李邕,为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刺史。
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李白这首名诗,一直传唱一千年多年,并无人质疑。到了现代,郭沫若首先于无疑处质疑这个床。认为肯定不是睡床,理由是在屋内,看不到月光。他还亲自体验了一番。故断定,李白一定不在屋内,而是在屋外。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写文讨论。
既然在屋外,就不太可能是睡床了。主要有以下说法:
1.井栏说。
2.胡床(马扎)说。
3.井上支架,辘轳说。
4.通假说(床—窗)
大多文章认为床不是卧具的理由,主要依据是室内看不到月光月亮。所以推断诗人一定是在屋外,床一般不可能搬到外面。故此断定床不是卧具,而是其他的物品。
诗歌还需诗中说。本文不准备长篇大论展开,拟从诗歌中寻找证据。
首先,我们来看屋内到底能否看到月光呢?
魏晋时期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这里写得很明白,屋内有月光。
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律《月夜》,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首联明白无误地说出了妻子在闺中看月,虽然是老杜想象的对写手法,但过去二人一定是有过闺中望月的经历的。 闺中独看——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儿女尚小,母亲不可能抛下孩子独自到屋外望月,也只能闺中看了。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共同室内赏月的期望。
还有“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北窗残月照屏风”(许浑《忆旧居》),“落月满屋梁”(杜甫《梦李白》)。
此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李白的《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韦庄有《春早》“一带窗间月,斜穿枕上生”,都说明月光是可以透过窗户射入室内的。
其次,床完全可以是睡床。
“明月皎皎照我床,
河汉西流夜未央”(《燕歌行》曹丕)这里床显然是睡床。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里的床总不可能是马扎吧?!孩子怎么可能睡在马扎上还把被子踏破呢?
“秋月满床明”(元稹《夜闲》),“晓卧半床月”(孟郊《独愁》),“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轩树转月满床”(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杜牧《秋夜与友人宿》)。这里的床难道不是睡床吗?
第三,我们来说《静夜思》的版本。
流行版的《静夜思》,出自清代乾隆年间钦定的《唐诗三百首》。而更早的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任何修改。但到了中国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宋代刻本和日本静嘉堂刻本,应该更接近李白《静夜思》的原作。(来自网络)
最后,我们来说“看月光”和“望山月”。有人以写诗忌讳重字的来否定流行版本。说《静夜思》,短短20个字的小诗里,“明”“月”“头”三个字分别出现了两次,犯了重字的忌讳。
更进一步说道:从意境和用字来看,“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才是无懈可击的上乘之作。毕竟,对于羁旅缠思的26岁的李白来说,月光明亮不明亮,似乎已经不能吸引他的注意了;而远处的山影,才最能引起他的忧思之情吧。
云儿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若第一句是“看月光”,则下文”疑”字就没有来由没有附着了,你明明说看的是月光,还怎么会疑是地上霜呢?诗人此时正值大病之中,回梦初醒,所以看床前地上的月光。若是在外面,肯定是望月,而不是看地上的月光。故看月光不好。九月十五,皓月当空,自然是明月。若换成“月光”则不能表现出十五月圆之意。
第三句“举头望山月”,也不好。前句说月光,这里突然出现山,则重点不突出,有离散之意。不如承上的“明月”来得自然,语意连贯,重点突出。
虽然重复了“明月”,但强调了重点意象十五“圆月”之圆之亮,凸显了月圆人不圆的思念深情。所以,必要的重复,并不影响表达。
即使第三句用“举头望山月”,也不能排除诗人在屋内望月的可能。
众所周知,老杜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名句,窗既然可以含西岭千秋雪,自然也就可以望山月了。
扬州市内有山:蜀冈和观音山。
蜀冈西峰、蜀冈中峰和蜀冈东峰,峰高均在26米左右。站在山上,可以遥望江对面的镇江。蜀冈三峰虽然不高,但却是扬州的文化高地,鉴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石涛、梁思成、郭沫若……古今名士都曾在这里驻足。
观音山虽然不高,但是在扬州人心中,它绝对是扬州的第一灵山,作为扬州市区的自然制高点,站于山顶,可以远眺整个市区。
扬州唐城遗址就在蜀冈观音山附近,若李白所住的旅舍就在附近的话,室内是可能看见山月的。我也调查了扬州的朋友,他们证实十五月夜,在这两个地方的室内是可以望见山月的。
故此,无论哪个版本,都不能排除诗人在屋内赏月的可能。既在室内赏月,就完全没必要整出来“井栏”“胡床(马扎)”等幺蛾子了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