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观后感(《典籍里的》孔子篇观后感)
导语:《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
第一期:《尚书》篇
伏生护“《书》”(《尚书》)
伏生授经图 晁错听《书》
延伸:大禹治水 周武王伐纣
语录: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
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
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
伏生,原名伏胜,九十余载,读《书》、护《书》、传《书》。汉文帝刘恒知伏生舍命护书的经历,派太常掌故晁错向伏生求教。
所谓: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无伏生,则不明其义。”
《尚书》选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禹贡》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茅,予其誓。”——《牧誓》(周武王牧野之战,人心所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
常识补充:
1.《尚书》按时间的编排,分为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九州 :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第二期:《天工开物》篇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
宋应星 宋应昇 涂绍煃三人合著《天工开物》(记:涂绍煃赞助出版《天工开物》)
延伸:古代科学家宋应星和现代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跨越三百年世纪握手
语录:
“贵五谷而贱金玉”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无相关也”
天覆地载 物数号万 而事亦因之——《天工开物·序》
生人不能久生 而五谷生之, 五谷不能自生 而生人生之——《天工开物·乃粒》
《乃粒》在前,《珠玉》在后,取其“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
书中要包括先人之智慧,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第三期:《史记》篇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两代太史,皆为《史记》
炎黄联盟、舜、禹、勾践、孔子、屈原、廉颇、蔺相如、李陵……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由外孙杨恽传至民间。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遗志,忍辱负重(汉武帝时期,因李广李陵事件受辱遭遇腐邢),著称史书。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五帝本纪》中,着重记载了大舜忠孝之美德、家国一体等
第四期:《本草纲目》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190万字
李时珍,少时患疾,感病痛者之难,生行医济世之心。
及至中年,立志为本草列纲目,查古籍,勘谬误,历经艰辛,不言其苦。
诗曰“身如逆行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历时三十载,得初稿,又历时十载,校订之,凡四十载,时年七十有余,终得《本草纲目》,利益天下,福泽后人。
遗憾的是,到李时珍去世前没有看到出版后的《本草纲目》,
敬苍生大医,敬医者仁心,敬仁医李时珍。
语录:
“身如逆流船,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天下医书,利益天下,当天下人共修之。”
常识:
1596年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
李时珍肖像与牛顿,达尔文,哥白尼,居里夫人等科学巨匠的肖像被一同挂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走廊上。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