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认真的家长才能有认真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先认真的人一般都是先输的)
导语:先有认真的家长才能有认真的孩子,让孩子学会“认真”的3个步骤
做事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只要抱有认真的态度就是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很多时候家长要求孩子认真,但是却不告诉他们认真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家长自己本来就不认真,只是一味的强迫孩子认真,到头来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尴尬,其实认真的概念就是:明确目标,程序完整,结果达标,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说认真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不能够很好的为孩子制定规则,规范他们的行为。
认真是一个从动作到思维连贯的过程,家长首先要明确认真的概念才能让孩子的行为达标。在日常行动的过程中孩子不需要过多的指责,而是来自于父母实际的帮助。
很多人认为认真就是不马虎,做事不三心二意,全神贯注,但是这种概念太抽象了,而且也没有具体的检验标准,不要将其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认知上,而是要实际操作。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发出指令而不是含含糊糊,要让孩子明确知道家长的指令是什么并且能够有检验的标准。在明确目标的时候,需要家长做出明确的示范,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的言行能够影响孩子的原因,当孩子看到了目标行为之后才能够有更好的行动力去执行。
下面来具体讲一下认真的三步骤:
1. 明确目标家长不要只是给孩子下一个“认真”的指令,而是要明确认真的目标,需要孩子做什么要和他们讲清楚,这样就能够让认真的行动变得更有指向性。
比如说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准备工作不足,靠做作业的中途来弥补,就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所以家长做好认真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给孩子明确的定下目标,从而不要在做作业的中途分心。
孩子在最初成长的阶段需要家长给出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正确的行动,如果太过随意就会让孩子不知道到底哪里需要认真对待。
要让孩子从一开始掌握基本的标准程序,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理解怎样变通。没有概念化的支持所谓的认真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
2. 认真对待过程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认真意识的时候,一定要对行为的每一个步骤认真的对待,有些时候大人由于行为惯性会觉得做一件事没有理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可能就是他们第一次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疑问,家长就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能不做任何解释。
认真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不停发问的精神。
3. 足够的耐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永远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要不厌其烦,不要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被打断固然是令人生气的,但是要知道这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其实除了语言之外,肢体动作也是回答的一部分,如果家长不愿意事无巨细的全部讲给孩子听,就让他们自己多看多观察,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每个人做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程序化节奏,孩子未必能够完全按照家长的步骤来,但是只要结果是对的就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照本宣科。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是要求孩子认真的前提,从2.3岁开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他们会发出提问,这是他们思考世界的萌芽也是他们开始认真对待世界的标志。
让孩子无条件接受自己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所有的回答都要有理有据,要随时保持和孩子的平等交流。
学习的目标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对孩子的需求要认真的回应,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深刻了解认真二字的含义。
先有认真的家长才能够有认真的孩子,家长就像电脑输入者,如果一开始指令就是错误的电脑肯定也不会正常的工作,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认真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教孩子要明确目标,然后要罗列出完成目标需要的步骤,最后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达到目标的步骤。
认真并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如果态度不好端正一下就行了,对于孩子来说端正态度是一个很含糊的用词,没有检验标准,很容易被忽视掉。
但是认真并非是一种态度,这是一种长期需要培养的能力,要从生活中每个细节开始,每一次都要专心致志知道做到最好。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专心致志的咀嚼,喝水的时候全心喝水,走路的时候专心走路。
只有从小训练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才能让孩子长大之后有专心致志的习惯。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