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雪溪图是什么画(王维的《雪溪图》)
导语:范美俊读名画(五):王维《雪溪图》和《江干雪霁图卷》
天寒地冻不足惜 江村寒树有生气
——王维《雪溪图》释读
05.雪溪图
唐·王维
绢本墨笔,36.6×3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以平远法表现乡村雪景的传世小品山水画,分近、中、远三个部分。
近景,左下方的山隅一角,一座披着素纱的路边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路上有一人匆匆而行,还有一人赶着四头猪似乎正要过桥。前面是篱舍、屋宇,画面正中有一座临溪房屋,可能是村头店铺。屋后有五六棵树木,疏疏落落,十分荒寒。中景,是一条快结冰的大河,平静的水面有一条船顶染白的乌蓬船,两人正在撑篙摆渡。远景,是对岸起伏的雪坡,几间村舍掩映在茫茫的雪色之中,强化了画面景深的深远。
《雪溪图》一片白雪皑皑,以江村寒树、野水孤舟、人烟稀少等山水画的符号,组成了一幅冬日山村寂静空旷、孤寂萧瑟的景象。画上点缀的人物活动,虽然增添了几许生活气息,也更加衬托出大地的宁静。该画无款,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的题签“王维雪溪图”。画面上的坡石有渍染无勾皴,正是唐代山水画的典型特征,因此接近于史书所载的王维画风。
深厚的艺术修养,长期的山林生活,使王维对自然界具有敏锐而细致的触角,笔下山水富有诗意神韵,耐人玩味。他曾学习李思训的大青绿金碧山水,为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所谓“墨分五色”,即指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多个层次如黑白照片那样表现对象。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王维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雪溪图》也可以说是运用这种墨法的杰作。
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多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唐宋画山水多以绢为画本,多用湿笔显现出“水晕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笔皴擦”,在纸本上留下丰富的墨色变化。王维因为倡导水墨渲淡、诗画互参,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 (局部)
寒树空寂坡岸白 雪霁江村诗佛心
——传王维《江干雪霁图卷》赏析
《长江雪霁图》(局部)
05-1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王维(唐代)
绢本墨笔
纵28.4厘米,横171.5厘米
日本京都小川家族藏
该画以江村寒树、钓船茅舍等山水画的符号组成了一幅冬日空旷悠远、孤寂萧瑟的景象。雪霁后的江村天寒地冻、灰色天空与透明寒碧的江水,以及黑色的江岸与山间寒树,映衬着被大雪染白的山头坡岸,江岸村舍皆在但人烟稀少,冬日大自然的清旷无垠、清冷肃杀跃然纸上,展卷有寒气袭来之感。该画无款,上有榜题“王维江干雪霁”六个大字。
据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九载,该画曾为晚明鉴藏家、文学家冯梦祯(1548-1605)收藏,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说其因得此图卷“以此著名东南”。万历二十三年(1595)书画大家董其昌为此卷题写千字长跋,虽未断定是王维真迹但溢美之词不少。万历三十二年(1604)再跋,并言:“如渔父再入桃花源,阿閦一见更见也。”明末鉴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认为:该画为“水墨短卷”、“大元内府古物。曾经赵子昂鉴定”,所以“海内称为墨皇不妄也”。 纸寿千年,绢寿其半,唐以前书画除非如敦煌藏经洞那样恒温恒湿而且有防虫的硫磺味,实在很难保存至今。此画和王维《雪溪图》等早期山水画的稚拙和图式化相比,技法似乎水平大有长进。因此,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仿作。
王维所处的唐王朝,正是由盛而衰的艰难时刻。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迫出任伪官给事中等职。他曾被软禁在洛阳寺庙,写过一首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的诗作《菩提寺禁裴迪》,诗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大唐光复后,弟弟王绅因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保其性命,认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有诗为证。因此才得以宽宥过关。王维自小随母亲崔氏姓佛,名与字则是印度曾经和文殊菩萨辩论的民间处士维摩诘。宗教信仰与不如意的人生际遇,加之醉心诗文书画,这位全才艺术家,很快就成为闲云野鹤式的全职文艺青年,在辋川别业乐得逍遥,也实在是最好不过的方式。这样的艺术人生,其水墨山水自有高妙之处,东坡先生评其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文学界尊为“诗佛”。再我看来,其画不如诗,诗不如乐,乐则不如禅。
其山水画被董其昌尊为“南宗之祖”,恐怕不是其并不成熟的坡石有渍染无勾皴的枯硬笔墨,而恐怕是出尘的文人之心,一正如晁补之《跋董元画》谓:“乃知自昔学者皆师心而不蹈迹。”即师其心而非师其迹。董其昌欲在青绿山水,宫廷绘画,宗教绘画、民间绘画等路数中,增加王维《山水诀》中所云“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文人画一家。王维喜欢雪景,除该幅外,尝有《雪溪图》《长江雪霁图》《剑阁雪桟图》《雪山行旅图》等,甚至违反常识画雪里芭蕉。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境可谓清雅悠远、素淡空灵,一如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禅诗。
深厚的艺术修养、长期的山林生活,使王维对自然界具有敏锐而细致的触角,笔下山水富有诗意神韵,耐人玩味。他曾师法李思训的大青绿金碧山水,为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所谓“墨分五色”,即指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多个层次如黑白照片那样表现对象。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另外,王维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画面上的坡石有渍染无勾皴,正是唐代山水画的典型特征。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多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唐宋画山水多以绢为画本,多用湿笔显现出“水晕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笔皴擦”,在纸本上留下丰富的墨色变化。王维因为倡导水墨渲淡、诗画互参,董其昌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文书画和音乐,董其昌推其为山水画“南宗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山水论》《山水诀》等。
范美俊,美术理论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画史与艺术理论,兼及书画批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