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乐记》的音乐思想(请问《乐记》都有哪些思想内容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导语:「古代文论」《乐记》中的文艺思想

知识点提要

1. 《乐记》,《礼记》第十九篇。其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学界众说纷纭,现无定论。

2. 《乐记》从乐的起源、本质、作用及创作的心理过程,进一步谈到艺术欣赏与批评,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合作品理解

1. 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音乐为代表形式的“乐”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人内心的情感。

2. 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3. 《乐记》的作者提出了音乐的社会作用,主张使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是故先王之政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4. 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加深印象

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到汉代有两本不同的《乐记》,一为“河间献王”刘德的《乐记》,一为刘向校书所得的二十三篇《乐记》。但《乐记》既编入《礼记》,其成书年代必定不晚于西汉。

2. 《乐记》虽说被称为儒家音乐理论著作,但在它创作的年代诗乐舞并没有严格区分,《乐记》中有言:“诗者言其志也,歌者咏其声也,舞者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作者意识到了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并不单单讲“乐”,而且也涉及了众多儒家的文艺思想,也体现出此时期文学作品的综合性和丰厚性特点。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