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糕粿是什么(糕粿是什么原材料做的)

导语:是粿,不是糕

(一)

“芋头糕、白年糕、马蹄糕、安南糕……”,昨晚路过一家鼎鼎有名的福州传统小吃老字号,就想给妻儿带点解解馋的小点心。怎料走进店铺,扑面而来的标价签,无一例外将本应写作“粿”的福州小吃,清一色都写着什么什么糕,粿与糕不分,以糕替粿,让人不解,令人郁闷。

粿,读作guǒ果,福州话念作“鬼”的音,粿,从米从果,本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米浆后制作而成的食品,在福州方言里,“粿”是解馋点心的统称。比如,早餐经常吃到的“油条”,福州人称“油炸粿”,前文所述的“芋头糕”、“安南糕”,是称之为“芋粿”、“安南粿”;福州人过年,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炊制的年糕,统称为“炊糖粿”,白年糕,叫“白糖粿”,红年糕,叫“红糖粿”,菜头糕,叫“菜头粿”,用槟榔芋炊制的年糕,叫“肉丸”,不叫“芋头糕”。

早年福州南后街澳门路上有家肉丸店,店家每天只炊制售卖10蒸屉的肉丸,赶不上,只能翌日再来,若遇到没有上等的槟榔芋可供炊制,干脆关门歇业,为的就是那一块诚信地道的口碑。正因此,每天一大清早便有一群吃货老饕餮早早在他们家的店铺门前排起了长蛇阵,为的就是好那一口咬着如果冻般轻Q、闻之满是芋香的肉丸。

再比如,清明节,福州人会制作“菠菠粿”(又称“清明粿”)祭祀祖先;过重阳节,要吃九重粿。

可见,粿是粿,糕是糕,不能用糕替代粿。

当然,福州的饮食文化中,也绝非排斥“糕”,也有用“糕”的,比如:马蹄糕、黄米糕、猪油糕、雪片糕、碗糕、炒肉糕、千页糕等等,都称之为“糕”,这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已经传承了几百上千年,自然不能随便更名、随意杜撰。

事实上,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糕点取名为“粿”,绝非福州人乃至福建人独有的文化特性,江浙、安徽、潮汕、云南等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甚至于韩国人民间糕点的中文叫法,也普遍使用“粿”。

只是各地方写法不同,有用“粿”字的,也有写成“馃”或“餜”的,但二者其实只是偏旁部首的不同,义相通音更是相同。

(二)

有件事一直让我很好奇,福建福州广东潮汕等地,在口语上不论“粿”或“馃”,大都读作“鬼”的音,这是为何呢?有人说,这些地域方言中,对于“粿”发guǐ 的音,还真的源自于“鬼”。说是:

宋朝奸臣秦桧及其婆娘王氏害死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后,激起民愤。

岳飞部将施全,为报岳飞岳云之仇,要行刺秦桧,持斩马刀刺杀秦桧于今杭州望仙桥,可惜只斩断秦桧轿子的一根立柱却未能刺杀成功,最终被俘,斩于市。因秦桧要株灭施全九族;其兄弟施中夫妇恰不在家中幸免于难,闻讯连夜装扮成渔民从临安(杭州)乘小船出逃,后隐姓埋名改称朱钦惠(即诛秦桧的谐音)。

为糊口,夫妻俩改行干起了卖早点的活,其中就有把和好的面切成小块,再把两小块摞在一块,抻成长条在油锅里炸熟炸透,取个名字叫“油炸桧”,意思是炸死秦桧王氏这对狗男女,让人咬碎嚼烂,咽进肚子里,以解心头之恨。

秦桧死后,后人索性将这一小吃叫成“油炸鬼”,叫俗了点就是“油鬼”、“油桧”,因地域不同方言各异,“油炸鬼”又口口相传传成了“油炸粿”,于是,“鬼”被说成“粿”,“粿”被念成了guǐ,成了今天福州方言中“粿”发“鬼”的音的由来。

且不论这传说真实与否,有一点我很确信,“粿”的内涵比“糕”要来的丰富,也更有文化底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