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唐李端的古诗(唐诗三百首(拜新月)作者李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有关拜新月的两首小诗,李端与施肩吾,谁的诗更出色呢?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拜新月唐李端的古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拜月,顾名思义,也就是祭拜月亮。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极其崇拜月亮。男子拜月,是期望自己能够蟾宫折桂;女子拜月,是期望自己像月中仙子嫦娥一样美丽。拜月的目的在于许愿,是古人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
我们所熟知的拜月桥段有《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焚香拜月,期望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古代拜月也是很虔诚的,心不诚则不灵。在唐代的时候,女子们有拜新月的习惯,只是到了后来,演变成了拜中秋月,期望一家团圆。我们所读到的唐诗里,大多数都是拜新月,艺术高超,妙趣横生。下边我们来欣赏两首拜月诗,一首是李端的《拜新月》,一首是施肩吾的《幼女词》。
拜新月【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该诗是其代表作,不次于《鸣筝》。从“罗带”二字我们可以得知拜月的是一位妙龄女子,至于女子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无从而知,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有拜月的习俗。该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女子的一系列动作,惟妙惟肖,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底。
女子打开了珠帘,意外地见到了天上的一弯新月,马上走下台阶随地而拜。女子为何如此急切呢?原来是心事重重,无人诉说,只好诉诸于月亮。第三句诗描写了女子对着月亮许愿,至于说的什么,声音太小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啊,有可能是期望自己貌美如嫦娥,有可能是期望自己嫁给如意郎君。女子细声细语,刻画了女子娇羞的心理以及隐秘的心事。诗的最后一句,刻画了女子的美好形象,风拂罗带,衣袂飘飘,加以凛冽的北风,好似广寒仙子。
好的诗歌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美好想象,李端的这首诗就是如此,清新秀美,极其含蓄。下边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含有拜月情节的小诗:
幼女词【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严格意义来说,这首诗并不属于拜月诗,只是末句含有拜月的情节,给人以天真无邪的可爱。该诗是一首描写小女孩的诗,妙趣横生,充满了童真童趣。在封建社会里,女孩是不被重视的,诗人施肩吾如此偏爱幼女,在古代社会显得极其难得。
该诗朴素自然,毫无修饰,仅仅抓住了一个细节,就使人赞叹不已。第一等好诗来源于生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诗堪与王建的《新嫁娘》相媲美。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小女儿仅仅六岁,第二句描写了小女儿不能区分出好坏美丑,也就是意识不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诗人用“巧”、“拙”二字来形容女儿的聪明伶俐,乖巧可爱,似贬而实褒,显示出了诗人遣词用字的高超能力。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小女儿像大人们一样,虔诚地祭拜新月。这是一个模仿能力极强,智商超高的女儿,我们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可能普通的人看到这句诗,会一笑而过,认为小女孩滑稽可笑。这是不正确的,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且有意往特长的一方面培养,最终将其培养成为了人才。诗人的小女儿情商是非常高的。
李端的《拜新月》按照时间的顺序,四句诗描写了四个连贯的镜头,使人浮想联翩,脑海里尽是妙龄女子的形象。施肩吾的《幼女词》描写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诗中只有一个拜新月的镜头,前三句都是用来铺垫的。李端的诗末句含有“北风”,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施肩吾的诗中含有“巧”字,给人一种欣喜的感觉。《拜新月》少了一些烟火气,,《幼女词》生活气息浓厚。
这两首毫无关系的诗拿在一起做对比,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从易学易懂的角度来说,本人更喜欢施肩吾的《幼女词》,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亲爱的诗友们,你们觉得哪一首诗更出色呢?是喜欢清新脱俗的《拜新月》呢?还是喜欢妙趣横生的《幼女词》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有关拜新月的两首小诗,李端与施肩吾,谁的诗更出色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