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剂(透热转气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浅析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剂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剂(透热转气什么意思)

浅析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

李向宇

1 透热转气理论

1.1 宣畅气机以引热外达 透热转气由叶天士首先提出, 邪热既伏营分, 则营热炽盛, 内耗营阴, 还存在气机不畅、 血脉郁阻、 邪伏难消的机制, 正气仍有祛邪外出之力, 故在清营养阴基础上, 酌以开达透热、 枢转气机之品, 使闭伏之邪热从内透达,转出气分而解, 防其入血动血, 以免病情恶化, 此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之内涵。 亦如章虚谷所言: “故虽入营, 犹可开达, 转出气分而解。” 代表方清营汤出自 《温病条辨》, 方遵《素问· 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 及卫气营血辨证论治而成。 方中犀角 、 玄参、 黄连咸寒苦泄, 清营泄热, 黄连少许以防苦燥伤阴; 生地黄、麦冬、 玄参甘凉或寒, 滋养营阴, 叶天士谓“营分受热, 则血液受劫”, 加丹参凉血活血, 除烦安神, 又防耗血动血; 竹叶、 金银花、 连翘轻清宣透, 亦可入血分, 以宣泄开郁、 转畅气机, 使营分邪热外透气分而解, 此乃“透热转气” 法。 品叶氏用药,“从风热” 入营, 用“犀角、 竹叶之属”, “从湿热” 入营, 用“犀角、 花露之品”, 竹叶、 花露皆可透热转气; 又如“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 瘀血阻滞气机, 热邪入营, 以“散血之品, 如琥珀、 桃仁、 丹皮等” 活血散瘀, 气机宣通, 导营热外达, 此亦“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临床中透热转气法虽多用于外感邪热入营热灼营阴者, 亦可用于内伤杂病热伏营分者, 在清营养阴的同时, 根据邪热造成的气机阻滞情况, 佐以透热转气之品, 为邪热寻找出路,宣畅气机以引热外达, 将热邪透转气分而解。

1.2 去除障碍以截断病程 赵绍琴教授认为, 透热转气, 透, 即通之意, 除中之阻碍也; 转, 《说文解字》 注: “运也。” 热邪入营, 营热之所以不能顺利透转到气分来, 是因营与气之间有阻碍, 在清营热、 养营阴的基础上, 若能去除此阻碍, 入营之热就能转出气分而解。 这种去除阻碍使入营之热外透的方法即所谓“透热转气”[2] 。 如湿郁上焦, 药用佩兰、 藿香; 若湿遏中焦, 药用厚朴、 陈皮、 半夏等; 痰热郁者, 清心豁痰开窍, 药用牛黄、 石菖蒲、 郁金等; 瘀血而郁者, 活血散瘀通络, 可选用桃仁、 牡丹皮、 琥珀等; 腑气不通而郁者, 清热泻毒通腑, 选用金汁、 人中黄等。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宣畅气机, 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 这些疏风、 清气、 祛湿、 化瘀、 通腑、 涤痰等法是排除营气间障碍的手段, 而“透热转气” 在于截断病程,是治疗之目的。“透热转气是营分证治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有时起决定营分证机转的重要作用”[3] ,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之意实乃无论初入营分还是已在营分, 都有透热转气之机, 热陷心包和热伤营阴通过透热转气, 宣通气营间气机, 导营热外达气分而解。 入营之热外透的标准 [2] 主要有二: 神志转清是营热外透的重要标志; 舌质由绛变红是营热外透的又一标志。

2 瘀热证

“瘀热” 最早见于 《伤寒杂病论》, 太阳蓄血证之病因病机是“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4] 。 蓄血有新旧, 热与瘀的程度有轻重, 有瘀血初结、 瘀血已成和瘀血轻证, 代表方分别为桃核承气汤、 抵挡汤、 抵挡丸 [5] 。 《金匮要略》 提到大黄牡丹汤治疗热毒瘀血互结, 肉腐化脓的肠痈, 还有升麻鳖甲汤治疗瘀热毒互结化脓, 迫血发斑的阳毒证, 所列经典方证已认识到瘀热互结的致病性和瘀热表现的多样性。 《诸病源候论》[6] 概括瘀血发黄疸的病机为“此由寒湿气不散, 瘀热在脾胃故也”, 指出瘀热相结为患。 叶天士 《温热论》“再有热传营血, 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 挟热而搏”, 此瘀血阻滞, 热邪入营, “当加入散血之品, 如琥珀、 丹参、 桃仁、丹皮等。 不尔, 瘀血与热为伍, 阻遏正气, 遂变如狂发狂之证”。 吴鞠通 《温病条辨》“少腹坚满, 小便自 利, 夜热早凉, 大便闭, 脉沉实者, 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甚则抵挡汤”, 乃血热阴伤成瘀、瘀热互结少腹之候。 王清任创立解毒活血汤 [7] 将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用于瘀热( 毒) 证之霍乱瘟毒的治疗。 这些都有力推动了瘀热证的发展。 瘀热证是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过程中的特殊病理阶段 [8] , 营血虽有不同, 但同行脉中,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瘀热证之瘀和热离不开营血。

3 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

3.1 透热转气旨在顺势而为 热与瘀而言, 热为阳, 瘀为阴, 热主动, 瘀主静, 热邪有向 上、 向外、 发散的特性, 瘀热之热本欲外透, 瘀热证表现的发热, 即有向气分外透之势, 故因势利导, 透邪外达, 引 热向外透散气分, 犹如开窗, 里热可散。

周仲瑛教授指出“瘀热致病过程中, 不仅有瘀和热共同参与, 而且瘀和热之间胶结和合, 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即便有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 但若瘀和热不关联, 瘀自 瘀, 热自 热, 亦不能称瘀热”。 热欲外透, 瘀自 内敛, 二者原本有背离之势,瘀热证热瘀胶结, 营热郁遏, 气机不畅, 气血运行受阻, 热无出处, 透热转气是排除造成气机不畅营热不能外达的原因, 通过清热活血、 宣通气机等透热转气之法, 瘀血化之, 热郁发之, 顺势减轻了热瘀互结的程度, 利于热和瘀的分离。 如瘀热证热郁迫入营分者, 用桑叶、 菊花、 金银花、 连翘、 竹叶等, 宣清即能转气, 开郁即可透热, 若郁结重者,可加用蝉蜕、 僵蚕等。

3.2 透热转气旨在借势而用 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病邪由表入里, 由浅入深, 治疗可使病邪从营血到气出卫而解。 瞿文楼云: “温虽热疾, 切不可专事寒凉。 虽卫、 气、 营、 血阶段不同, 方法各异, 但必须引邪外透, 透邪外出, 气机开畅, 热郁开, 肺气宣, 热自 减。 若不治邪, 专事寒凉, 气机闭遏, 何以透热于外, 又如何转气。” 说明温邪入里之证必透邪外出, 排除邪热外达气分的障碍, 引邪热转出气分而散。 若因湿遏迫热入营者, 可借用藿香、 佩兰、 苦杏仁、 淡豆豉、 金银花露等宣化湿浊之势,湿浊得化, 则营分热邪易于外达; 若血分兼湿热者, 宣透热邪, 芳香化湿, 从畅达三焦、 疏通内外出发, 借宣畅逐邪之势, 邪热透达气分而散。 清营汤中竹叶心配合生地黄、 麦冬可清利二便, 借势导营热从大小便而出, 亦属“透热转气” 之借道法。故而, 凡具有消导、 解热、 化痰、 祛湿、 化浊、 行瘀之力 , 在瘀热证中能借祛除邪阻之势, 通畅气机, 使营热外达之药, 如石膏、 生地黄、 郁金、 石菖蒲、 黄连、 琥珀、 桃仁、 牡丹皮等皆可属透热转气之药。 同理, 除清营汤外, 玉女煎、 凉膈散、 导赤散、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紫雪丹等也皆属透热转气之方, 可应用于瘀热证。

3.3 透热转气旨在治未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说: “圣人不治已 病治未病, 不治已 乱治未乱。”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 瘀热证中热入营血, 通过透热外达, 防止热邪进一步内侵。 若血分正气强盛, 可助营分以透邪; 若血分证兼邪者, 通过透热转气祛邪外出以减少营热, 防止温邪进一步侵入血分, 有未病先防之意。 再如清营汤中, 用丹参活血化瘀, 可使药力到达全身, 血运正常, 气机宣畅, 可防止营热与血相结而致瘀热加重, 先安血分自 可增强其抗邪能力 , 此乃既病防变, 叶天士“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姜春华教授说: “医之贵不在识得疾病的发展规律, 而在于能截断发展规律。” 透热转气使营热减少, 凉营法具有清解营分邪热、 滋养营分阴液、 通畅营血运行和清心宁神的作用, 用之及时, 便可收到清除邪毒、 消除病理变化、 截断传变的效果 [9] , 通过透热转气可使营热外达, 营血通畅, 防止温邪深入血分, 从而减轻热邪和瘀血进一步相结, 预防热劫血分、 耗血动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浅析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