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争吵怎么处理(孩子闹矛盾如何解决)
导语:孩子动不动就争吵打闹:试试这样解决物权冲突问题
孩子的日常社交生活中,充满着由 物品归属权(抢夺玩具) 而引发的各种冲突。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陌生同伴间,随时都能上演着一幕幕 “鸡飞狗跳” 的打闹争吵场景。
当我们开始被孩子间频繁的冲突搅得头晕眼花,不知如何是好时,避免不了要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什么是物权意识,如何辅助孩子建立起真正的物权规则。
◇ 在辅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方面,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引导原则:↓
1、私人的东西自己有权自由支配,别人的东西则必须得到他人同意才能触碰。
2、公共玩具/物品则遵循:谁先拿谁先玩,轮流与等待。
若孩子2-3岁时已牢牢理解以上两条准则,那么将来不管是在幼儿园或是其他公共场所里,抢夺玩具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下面,曹老师将为大家分享一个沟通引导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在孩子社交生活中出现因物权而引发的冲突行为时,可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沟通。
情景描述:
在客厅(或其他公共场所),A宝 在一角玩着一份玩具,此时 B宝凑过去想跟A一起玩;
A 表示不愿意后,B 动手去拿了A的玩具;
A 一把将玩具拿回来,并将 B 推倒,最后 A和B 都在哭泣......
如果你是养育者,你会如何看待这个事件,会对A、B作出怎样的引导呢?
引导重点:
首先检查伤势,确认无严重人身伤害的前提下,再作下一步的引导沟通沟通时有明确育儿原则可遵循:如自我意识、物权规则、公共物品使用原则等疏导情绪后,提供社交技巧的练习:与其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不如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曹老师会尝试针对以上的情景做一个简单的示范,在示范前先强调几点:
不用过多关注引导语言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应关注的是:仔细观察你所遇到的当下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的反应不同,沟通引导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反面教材:这样的语言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冲突
● 发现冲突后,来到被推倒的B宝旁边,观察其身体上的伤势,如有伤则做合适的紧急处理,避免伤势严重化。
● 如身体并无受伤,则可以开始帮助两位孩子 梳理冲突的形成过程 ,并作社交技巧学习的沟通引导。
● 询问拿了别人物品的B宝:“你刚刚想跟A宝一起玩,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才对,是么?” 此时B宝可能会委屈地点头或继续哭泣。
● 抛出物品归属权准则:“这些玩具是大家的,公共玩具,谁先拿谁先玩。”
“ 如果你想跟A玩,需要告诉A,先得到A的同意”。
● 鼓励 B 来到 A 的身旁,接着跟 A 说:“A宝,你不喜欢别人没有得到你的同意就拿你的东西,是么?” A可能会继续哭,也可能会在听到成人的话后停下来,甚至有些茫然无措。接着说出孩子可能存在的感受:“ 你正在玩着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感到难过/生气......”
● 引导 B 学习使用合适的社交语言,尊重他人的物权意识:“A,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吗?或 “ 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
● 引导 B 观察并了解 A 的意愿,A宝可能会不说话,而用动作表示拒绝,譬如将玩具藏到身后或用手护着。观察到此现象后,对B说:“ 看来A宝暂时想自己一个人玩,这玩具是他先拿的,公共玩具,谁先拿谁先玩。 ”
● 引导 A 用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伤害别人的身体:“A宝,如果你不愿意,请你用语言告诉对方:不,这是我先拿的,我现在想自己一个人玩。”
B 有可能会有什么表现呢?“不好,不要,我就是要玩”
● 疏导情绪的第一步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试着对 B 说:“ 嗯,看来你真的很想玩,你很希望 A 现在就能和你一起玩”,如 B 的情绪爆发厉害,尝试拥抱他,还可带他暂时离开现场并给予陪伴 “ 你需要我陪你到那边走走吗?”
允许孩子哭泣,是接纳孩子情绪的第一步
#最后#:
辅助两位孩子去厘清刚才的冲突事件,不带有批评指责的眼光或态度去引导孩子,在孩子处在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对物权规则尚不明确时,切忌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错论去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将关注点和重点,放在引导孩子如何去面对、处理同类型的冲突,这才能辅助孩子逐渐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的方式。
时间长了,即使没有成人在旁,他们都懂得如何独自去解决问题。
真正培养的是孩子正面面对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END-
本文作者:曹芳,80后家庭教育工作者,十年来专注于早幼教师资培训与父母互助成长课程;秉持育儿先育己的信念,在育儿中逐渐收获自我成长。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