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建安诗歌曹操代表作(建安诗人曹操)

导语:建安诗歌之曹操

古诗十九首是近体诗的雏形,到了建安时代至魏晋,诗歌呈蓬勃发展之势,至张衡起,两汉长篇巨赋一改为短赋,为后面的近体诗歌发展起了莫大的作用,天才果然是多面手,大家只知道他的浑天仪,殊不知他在诗歌方面的探索和贡献也非常大,这个安排在后期学习两汉词赋的时候我们再说,现在还是以诗歌发展为主脉络,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咱们学习陶渊明的时候就大概讲过这段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卖官鬻爵,黄巾起义,宦官祸国,外患内忧,董卓后来趁朝廷大乱,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就是他辅佐起来的一个傀儡,董卓真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从此之后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这种傀儡皇帝和名义禅让实则窃国的行为,更是不胜枚举!

“时势造英雄”一代枭雄曹操就应运而生,同时期建安的大诗人还有如雷贯耳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当然少不了最重要的“三曹”父子,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氏父子喜爱诗文,自然他们的身边也就聚集了很多文人雅士,“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和刘桢就是他们的门客,这些我们后面都要陆续学习他们的诗文。

曹丕写过一本书叫《典论》,这本书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书籍,他在书里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第一次文学有了独立的价值和其意义,而不单纯是政治歌颂的工具或者个人茶余饭后的一家之事,这就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土壤。

曹操的事迹大家恐怕早已耳熟能详了,是奸雄还是英雄暂且不论,但影视剧里着实有些夸张和误导,当然那是为了观看效果,当我们多读了他的诗文之后,就发现另一个他,“古直悲壮”!

曹操脍炙人口的诗我们上学时候就接触了,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首曹操的乐府诗《苦寒行》,很有代表性,乐府诗是配合乐器来演奏的,脱胎于《诗经.颂》,也是一种乐歌,乐府诗兴盛于汉,后期一直都有仿汉乐府的,但是已经不配乐器演奏了,而是单纯的文学作品。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曹操北征高幹时于太行山途中所作,“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直言其抒,不做修饰,这就是曹操的“形直”,北上太行山中,巍巍高山阻挡了行军之路,羊肠古道狭窄弯曲,颠簸不已,就连车马都难以经过,毁坏不少。此句谓行军之难,环境之艰,不做一点铺陈,单刀直入,用字上也不华丽取巧,这和魏晋时期的诗歌有很大不同。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悲”字结合语境意在衬托氛围之悲,北风怒号的声音让人产生悲凉之感,也指程度,风大。北风怒号,落木纷纷,更要命的是山间还有猛兽相拒,虎豹阻挡,此刻氛围直接拉满,正当人困马乏之际,深山峡谷之中,秋风萧瑟,虎视眈眈,真是令人绝望的场景,“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放眼望去,深山老林中,一个居住人也没有,此时大雪霏霏,延颈而望,“延颈”就是伸长脖子四处张望,只有长叹一声,离家也很远了,不禁想起了故乡和家人。古时,没有现代通信这么发达,离家百里即是远游,更何况长途跋涉,隆冬之时,去苦寒的北方打仗,自然让人不免想家。“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怫郁”就是内心忧郁,悲伤,此刻我的内心非常的悲伤,这战争何时能够结束,我真想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曹操尚且如此,此行服役的兵士呢,恐怕更是凄凉!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山涧洪水滔滔,桥梁也早已断绝,徘徊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中路”是虚指,行至半程,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过河时,萌发退意,可是却发现回去的路竟然也找不到了,大山之中,雨雪霏霏,天也黑了下来,今晚要在那里宿营啊?这是不是很令人绝望,这使我想起经常刷到曹操三国剧中的一番言论“尔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牛人之所以是牛,就是知行合一,不佩服不行,接着“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已经走了很远了,人困马乏,只能在这冰雪之地埋锅造饭,取些带的干柴,用斧子凿冰化水煮粥,真是艰苦之极,令人难以想象。“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东山诗”是指《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去东山服兵役,很久了没有回家,现在我从东山回,天空细雨蒙蒙。这是一首戍边兵士想家的诗,曹操此刻由思念家乡,想起了这首《东山》诗,不禁黯然伤神,心中顿生无限感慨。

不论是我们今天这篇《苦寒行》,还是以前接触的《短歌行》和《龟虽寿》,亦或是《观沧海》,都不难发现曹操行文不饰雕琢,“古直”是指他的行文不似后期魏晋诗人,曹植曹丕也不尽相同,,很有自己的风格,并且直抒胸意,用词简单,至于“悲壮”就要说到“建安风骨”了,风骨一词很难说清楚,并且各有表述,建安历史背景我们已做了简单交代,因为分崩离析的政治和不休不止的战争,四方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生于这个时代谁也无法置身事外,这也是第一次,使得诗人开始有了对现实的关注,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民的怜悯,至此诗歌开始有了生命力,内涵更丰富,更加的充实,第二是因为诗歌到了建安,已经和汉乐府那种形式上长篇大论,内容上空谈义理,敷衍酬答之作大不一样,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易表达感情的方式,和一去那种浮夸之风的文章,也正是如此,就有了“建安风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