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高产种植技术(黄芪种植管理技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黄芪种植如何提高生产质量,创造高效益基础,科学管理要重视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黄芪高产种植技术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我们都知道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是以根入药的。黄芪既有增强人体免疫的能力,而且还具备有降压、抗菌的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以提高,黄芪在市场地位也逐渐变得更加特殊起来,而且农民进行种植黄芪的经济效益也相对的可观。
想要得到实现高效生产黄芪,种植户需要运用高产的栽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来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农民种植黄芪,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就需要重视和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其中还包括黄芪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农民如何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进行防控等等。
那么,黄芪种植户如何利用现有的种植技术,实现高效生产优质黄芪的目的呢?对此,流芳根据自身种植黄芪和学习当地黄芪种植大户,做一个详细的技术分享,具体以下方几个大点作为主要内容。
一、黄芪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二、土地选用以及种子处理技术
三、如何有效提高栽培质量
四、种植黄芪科学管理方法
五、现有技术如何达到有效病虫害防控及高效采收
一、黄芪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1.1、黄芪属于是深根系作物,非常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力强的壤土地块进行种植。黄芪喜阴凉且耐寒、抗旱忌积水涝洼。种植黄芪地块气温过高会抑制叶部生长,土壤过湿又会造成根部腐烂。对此,黄芪种植户需要严格进行把握。另外,黄芪种子的萌发遇高温不利于其萌发,种植户需要注意在地温为10度左右时进行播种,土壤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前提下,一般12天左右幼苗就会出现,黄芪发芽最适宜温度为15度左右。
1.2、其次,黄芪种植户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土壤粘重地块进行种植,这样会严重影响其根系的生长,其主要会表现为分支多易横生,而且也不利于生产高质量黄芪。
二、土地选用以及种子处理技术
1.1、黄芪喜阴凉、忌高温、水涝。作物的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应选择排水良好、高燥向阳、不易积水、土质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进行种植。疏松透气肥沃的砂质壤土,有利于根系向下扎根,须根减少,这样才能保障黄芪的品质和产量。
温馨提示:前茬种植豆科作物的地块非常容易引发病虫害,黏重的土壤不利于直根膨大,持续积水的地块根系也容易发生根腐病,因此,农民在种植前需要重视选地工作。
1.2、黄芪主要是以生产根为主要,属于在前期选用适宜的地块后,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适当控施氮肥,以避免后期茎秆徒长,同时有利于其直根伸长和膨大。底肥需要以施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最好。在种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结合整地每亩施入适量的生物有机肥,促使有益菌在土壤中充分繁殖,以利于充分发挥平衡营养、熟化土壤、促根生长的作用。
1.3、对于种子的处理,种植户可用温水浸泡6小时,捞出后按种子重量适量且均匀拌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度左右}。随后装入布袋内进行催芽,约2天左右露白后进行播种{此过程需要注意,黄芪种子在出芽后应及时进行播种,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如何有效提高栽培质量
1.1、流芳当地种植黄芪的时间多为春播,播种时期在3至4月份进行{秋播一般都在8至9月份进行},在播后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其次。合理进行密植也是保障黄芪高产优质的重要前提,土壤水肥条件好、土壤肥沃可适当密植,种植地块水肥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地块可适当稀植。
1.2、黄芪幼苗长至5厘米时需要进行间苗,以防止植株相互遮荫,争抢水肥的现象发生。苗长至10厘米时开始定苗,此阶段需要剔除病、弱、小苗。有缺苗断条时,应结合定苗移植进行合理补栽。
温馨提示:黄芪在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出苗后要少浇水多松土,以有效促使根系下扎。苗7厘米时按适宜的株距进行定苗。苗20厘米时进行追施,每亩可配施适量的发酵饼肥和硫酸铵。其次,黄芪植株在开花时,需水量逐渐增强,种植户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遇雨水季节,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避免出现烂根现象。
四、种植黄芪科学管理方法
①、科学施肥、有效浇水
1.1、在前期给黄芪施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进行,重视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底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在间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肥。黄芪在播种后应采用喷灌方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齐苗。出苗后,根据土壤情况进行科学水分管理,地块干燥应及时进行喷灌浇水,遇多雨季地块积水,应注意排水,避免黄芪烂根。
温馨提示:黄芪在苗期和处于高温季节时,土壤墒情差应及时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原则为主。浇水时应轻灌,不要大水漫灌。流芳个人建议应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是最好的。
1.2、在黄芪生长中期,种植户合理有效的水肥管理,能够大幅度促进黄芪根茎健壮生长。黄芪苗期需水量少,在移栽后土壤墒情差,应及时补水。足墒种植的条件下,可不浇水。苗高约10厘米时进行一次,黄芪现蕾期进行一次,不过这个阶段属于是需水肥的盛大期,可结合浇水配用适量的尿素、硫酸钾,每半月进行一次。浇水时应以匀、透原则最佳,避免地块出现积水现象,防止烂根现象影响黄芪产量和品质。
②、中耕除草,合理追肥
1.1、在出苗后田间杂草生长快,应及时进行除草,防止出现草荒的现象。因此,在出苗后可适时进行 1至2 次的中耕除草工作,这样能够增加土壤通透性。苗高10厘米时再进行2次中耕除草,这个阶段除草可配用适量的药剂进行辅以除草,用药后黄芪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现象,这属于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后期黄芪的产出量和品质{用药的操作中应均匀喷施,配用量不可过大}。后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适时采用人工拔除杂草。
1.2、黄芪属于是喜肥作物,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在黄芪的生长期进行追肥1次。在黄芪初花期、结荚期结合浇水追肥或叶面追肥也非常关键,这样也能为黄芪增产保质起到有利作用。不过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一定不要施尿素等含氮肥,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防治黄芪徒长现象发生。
温馨提示:黄芪在现蕾阶段,适时适量配施促长肥,每亩追施适量尿素;约2个月后,再进行追施 1 次促根肥,每亩施入适量的氮磷钾。黄芪进入花期后,每隔2周可进行叶面喷施 1 次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其次,为了让更多的养分积累到根部,避免因受开花、结果消耗养分的影响,种植户可进行摘除花蕾的工作。
五、现有技术如何达到有效病虫害防控及高效采收
黄芪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主要的虫害以蚜虫、豆荚螟为主;病害以白粉病、根腐病为主。种植户需要保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病虫的原则。
1.1、蚜虫属于是黄芪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虫害。主要以危害黄芪嫩芽和嫩叶为主,成群集聚于叶背幼嫩茎秆上吸食茎叶汁液。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茎秆发黄,叶片卷缩,落花落荚等等现象发生,最好造成整株萎缩干枯逐渐枯死症状。因此,种植户在蚜虫发生初期,可配用适量吡虫啉或 氟啶虫酰胺喷洒进行防治,约每隔一周进行1 次,连续两次防治即可。
1.2、豆荚螟多以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种植户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籽粒干瘪,叶片早期脱落,孵化后幼虫蛀人荚内咬食种子。待到老熟幼虫子会入土结茧进行越冬存活。对此,种植户可采用清除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从而减少虫源。其次,在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之外,还可结合配用药剂进行防治,可用适量的敌百虫或氯氰菊酯,从黄芪现蕾期进行喷洒防治,每隔一周进行1 次,需要连喷 2至3 次。
1.3、黄芪白粉病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病,而种植地块管理不当、植株过密、光照不足、持续积水也非常有利于病害发生。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有白色粉状斑,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对于主要的防治措施,种植户需要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不要实行连茬和迎茬,并保持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增施磷钾肥。在发病初期,可配用适量的多菌灵或托布津进行喷雾防治,每隔一周进行1次,连喷2至3次,这样能够有效控制病害蔓延的几率。
1.4、黄芪根腐病在发病初期植株顶端会呈现萎蔫,生长点受损现象,渐而造成植株整株萎蔫,最后逐渐枯黄死株。发病原因也多因地下线害虫的危害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在土壤粘重,地块水分过多等条件下发病尤其严重。发病初期从须根、支根逐渐向主根扩散蔓延,最后造成腐烂发生。
对于有效的防治措施,种植户需要实行轮作倒茬种植,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并深翻土壤,施用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应注意避免地块湿度过大或持续出现积水的现象。在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避免病害蔓延。发病初期可配用适量的多菌灵或百菌清喷施根基部,或用石灰水进行灌根防治。
黄芪的采收应根据其产量和质量以及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黄芪生长年限和采收时期,采收过程需要剔除破损、腐烂变质和有虫害的部分,并在去净泥土晾晒至干燥后,分出高、中、低级的同时,还要保持外观性状整齐一致。只有做到适期适时采收,科学后期加工,才能将种植黄芪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有利基础。
以上均为流芳根据自身和当地种植黄芪经验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黄芪种植如何提高生产质量,创造高效益基础,科学管理要重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